2001年8月9日清晨,岳阳轮船码头彩旗招展,鼓乐喧天。经过两天两夜的水上航程,来自重庆市忠县石宝镇的145户、606名三峡库区移民,走下“东方王子”号客轮。他们穿过由礼仪队、鲜花队、腰鼓队组成的欢迎通道,踏上了岳阳这片充满温情的热土。

2001年8月9日清晨,伴随着一声悦耳的汽笛声,满载着三峡库区移民的“东方王子”号客轮从晨霭中破浪而来,安全停靠在岳阳轮船码头。图为移民们上码头的情景。(黄松柏摄)
在岳阳市委市政府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后,移民们分乘20辆豪华大巴,奔赴汨罗大荆、红花、新市和沙溪的8个安置点。
2000年11月承接三峡移民安置任务以来,汨罗构建了市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在安置点的选址上,严格遵循“三不选”原则:交通条件不优不选,经济基础薄弱不选,存在防汛压力不选。最终确定107国道沿线的大荆、红花、新市、沙溪4个乡镇作为安置点,既保障了区位优势,又兼顾了移民的农耕传统。
移民安置的重点是住房建设。全市145栋移民住房,规划设计部门按照“宜居、便利、美观”的原则实施整体规划。大荆镇大荆村南门组安置点不惜拆除16栋旧房和4栋村民在建新房,全力打造花园式移民小区。在工程管理方面,构建了从资质审查到施工监管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市建工办、招标委、监理公司、设计院等部门,联合制定标准化合同文本,安置乡镇严格实行招(议)标制度确定施工队伍;湘怡监理公司和岳阳监理公司汨罗分公司组成联合监理团队;安置点所在的乡镇派驻干部全程跟进。市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出台《买足球的软件加强移民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买足球的软件明确移民住房建设工程进度规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周期作出明确规定。

2001年8月9日,大荆镇大荆村南门组移民安置点,移民在家门口燃放鞭炮以示庆祝。(黄松柏摄)
在确保住房建设质量的同时,汨罗除完成规划内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外,还根据各安置点实际需求,增加实施了公路硬化、自来水改造、机井建设、集中供水、电力增容等民生工程。
移民抵达当日,汨罗“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联合乡村干部、公安民警和医务人员组成接引专班,到岳阳码头迎接。各安置点组建了服务团队,负责烧水泡茶,协助搬运行李,筹备接风宴席,并为每户移民赠送48件套生活用品礼包。
移民落户汨罗后,各安置点举办了适龄学生语言培训班和移民户主生产技术暨普法学习班。移民学生学杂费全免,过渡期移民生活补助费按标准及时发放。每个安置点配备一名乡镇干部定点联系,并落实两名信息员(一名移民代表,一名本地村民),动态掌握移民生活生产情况,为移民当好生活生产参谋。市直部门组建移民田土分配工作组,深入4个移民安置乡镇,协助完成移民田土山林划分。
主要参考档案:
《汨罗报》
《腾飞的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