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足球的软件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档案里的岳阳
档案里的岳阳①丨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编稿时间: 2024-06-07 16:54 来源: 岳阳市档案馆 
 

  又是一年端午节,艾草角黍正飘香。翻开藏于岳阳市档案馆的非遗档案,翻阅悠悠岁月中的泛黄照片,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端午记忆顿时鲜活起来。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一位伟大诗人纵身一跃、扑向波涛、怀沙殉国。从此,端午节就与一条江(汨罗江)、一位世界名人(屈原)、一座千年古祠(屈子祠)紧紧连为一体。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五开始,五月十五结束。下面我们翻开照片,去看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的端午习俗吧。

  1.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汨罗江畔人民的重大发明,并逐步形成了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竞技运动。


图为1980年端午节汨罗江龙舟赛,龙头凤尾的传统龙舟奋楫在汨罗江上。(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图为1985年汨罗江龙舟竞渡。(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图为1990年汨罗江龙舟赛。(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向江中抛粽子,是汨罗江畔纪念屈原的独特习俗。


图为汨罗江渔民在江中抛洒粽子。(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图为村民们向汨罗江中抛粽子。(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图为端午时节包粽子。(何树林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3.插艾挂菖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端午节这一天,汨罗江两岸人们会打扫庭院,将野外采来的新鲜艾叶、菖蒲扎成束,悬挂于门窗两旁。人们认为五月气候湿热,容易产生病毒瘟疫,端午节门前挂上艾叶、菖蒲,既可以祛除邪疫,又可以驱赶蚊虫。


图为端午节插艾叶菖蒲。(汨罗市文化馆供图 岳阳市档案馆藏)

  4.戴香囊

  香囊亦叫香包,源于古代的“艾虎”“艾符”。端午将至,汨罗江畔人民把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插在头发上或佩戴在胸前。


图为端午节做香包。(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图为端午节家长为小孩佩戴香包。 (文醒柏 摄 岳阳市档案馆藏)

  知识小卡片

  诗歌与汨罗江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汨罗江是岳阳人民的“母亲河”,源出修水,入平江,汇罗水,经汨罗,在磊石山附近流入洞庭湖。253公里流程,滔滔江水往西流,别具一格;5543平方公里流域,滋润岳阳东南,沃野纵横。特别是汨罗江承载着“诗祖”屈原、“诗圣”杜甫、“诗宗”黄庭坚等不朽诗魂,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成为湖湘文化的圣地、中华诗歌的源头。

  档案与汨罗江

  文化传承,档案先行。岳阳市档案馆自2021年开始,联合汨罗江流域的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县、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5个县市区档案馆,携手共启汨罗江档案建设,形成“五个一”成果:收集一批汨罗江流域珍贵档案资料、建成一个汨罗江档案文献目录信息数据库、举办一个汨罗江非遗档案专题展、开展一批汨罗江社会经济文化课题研究、出版一份《中国有条汨罗江——汨罗江档案记忆》专著,系统留存和全面展示汨罗江流域历史、文化、经济、社会风貌。

  汨罗江流域“非遗”档案保护

  汨罗江流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岳阳市各个级别的非遗名录中,半数以上均出自该流域。2021年,岳阳市档案馆组织力量,对岳阳市64项市级以上非遗档案资料留存情况开展调研,收集1000余份重点档案、照片、音视频资料进馆。策划布陈了《非遗流韵 蓝墨增辉——汨罗江“非遗”档案展览》,充分展示汨罗江流域“非遗”文化的鲜明特色与艺术魅力,彰显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与蓬勃活力,培育巴陵儿女的爱乡情感与审美习惯。由岳阳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余友安主持的“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被列为岳阳社科重点课题、湖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论文《留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根”》获评市级优秀课题奖,并获湖南省档案学会第29次档案学术论文评选获得一等奖、湖南省社科论文评选一等奖。


文章资料来源:

1.岳阳市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

  2.岳阳市档案馆馆藏《中国龙舟文化》,何培金编。

  3.岳阳市档案馆馆藏《岳阳晚报》。

  4.岳阳市档案馆官网“开放档案查询”之“史海钩沉”专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