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 > 统计数据

岳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20-03-27 信息来源:综合科 作者: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六稳”工作落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增长极和大城市建设,围绕“两个高于”和“走在全省前列”目标,奋力实干,笃定前行,全市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育新的发展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目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0.41亿元,首次突破350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经济总量第二位次,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4个百分点。分四个季度看,GDP增速分别为7.5%、7.2%、8.1%和8.0%,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7%-8%之间,经济增长韧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0.6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25.83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96亿元,增长8.9%。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稳产业,扩需求,经济实力得到新巩固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302.72万吨。棉花产量3.20万吨,油料产量20.48万吨;蔬菜产量254.17万吨;茶叶产量1.63万吨。畜牧业生产稳定,羊出栏53.3万只,增长4.7%;牛出栏10.94万头,增长5.9%;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出栏437.4万头,下降19.32%;家禽出笼2549.44万只,增长8.75%;禽蛋产量7.0万吨,增长2.5%;水产品总产量53.81万吨,增长6.2%。

2.工业经济企稳向好。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艰难开局,一季度仅增长7.3%,排全省第12位,后期增速逐季回升,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增长7.7%和8.1%,全年增长8.1%,排全省第7位,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合力。十大主导产业“九增一降”,同比增长8.0%,其中机械、医药、食品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0%、9.9%,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6%,对规模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8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新增企业添动力。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24家,较上年多增59 家,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园区工业担主力。全市83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82.0%,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华容县工业集中区、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9%、9.6%、9.5%。

3.服务业发展来势较好。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快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分别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5.9和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6%;金融业增长7.8%;房地产业增长9.8%;其它服务业增长10.1%。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61.78亿元,增长10.9%,其中其他营利性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5%。

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低开高走态势,1-2月触底开局,仅增长9.1%,居全省12位,后期稳步回升,保持在11%-14%之间,全年增长11.3%,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21.8%和3.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3:44.7:52.9,二产投资占比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降低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全市国有投资增长2.2%,非国有投资增长17.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4.2%。重大项目顺利推进。2019年,全市共有5000万以上项目668个,比上年增加94个,完成总投资912.45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2.7%,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特别是总投资180亿元的新金宝项目、总投资过200亿元的华为高端制造基地、总投资208亿元的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和恒大新能源汽车、中创空天新材料、龙智新材料等高端项目的成功落地,按下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的“快进键”,推动产业结构新格局驶入“快车道”。

5.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个位数开局,1-5月起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年实现零售总额1456.77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保持连续10个月稳居全省第1位次。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6.88亿元,增长12%。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61.32亿元,增长10.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5.45亿元,增长11.6%,城镇市场依然是拉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力军。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总额1233.78亿元,增长12.2%;餐饮收入222.99亿元,增长12.2%。

6.外贸旅游持续上扬。2019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30.05亿元,增长60.9%,较上年加快27.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总额191.69亿元,增长89.7%;进口总额138.36亿元,增长32.9%。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实施内联引资项目743个,引进到位资金750.07亿元,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8.9%;实际使用外资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0.95亿美元,居全省第1位。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6860.58万人,增长19.1%,实现旅游总收入665.09亿元,增长17.2%。

(二)调结构,促发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1.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三产占比逐步优化。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调整为10.0:40.4:49.6,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6%,高于第二产业占比9.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4%,高于第二产业12.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工业结构更趋高端。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GDP的比重达31.6%;高技术产业、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和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4.0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20个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示范创建,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8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14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85家,创建镇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当地农业产值三分之一以上。

2.需求结构调优调新。投资结构日益优化。2019年,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6.1%,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4.8%,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8.6%,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4.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7.6%,占全部投资比重12.6%,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态势活跃。升级类消费产品保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21.65、45.8%、25.3%。汽车类、石油类消费态势回暖,限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5%和12.3%,分别较上年提高10和3.9个百分点。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298.46亿元,同比增长72.0%,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0.4%,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实现一般贸易额264.11亿元,同比增长37.5%;保税物流贸易额55.51亿元,同比增长4.16倍;加工贸易8.08亿元,同比增长2.63倍。

3.财政金融比例调优。非税占比不断下降。2019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50.18亿元,增长4.4%,较上年加快9.8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为3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比例改善。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59.00亿元,同比增长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993.80亿元,增长20.7%,增速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由上年的1:0.60调整为1:0.7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由上年的1:2.67调整为1:9.45,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三)抓改革,增动能,发展质效取得新提升

1.新兴动能加快成长。新主体大量涌现。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656家,其中新增工业224家,贸易业157家,服务业190家,新增量居全省第3位。新消费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4.6%,快于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2.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互联网消费带动,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4.6% 和38.7%。新产业加快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57.61亿元,增长1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22.7%。全市租赁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6.1%、43.0%、29.9%。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去产能持续推进, 2019年,全市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仅增长5.4%,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去库存步伐加快,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01.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去杠杆稳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1.5%。降成本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82.6元,同比减少1.7元。补短板力度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业、金融业投资分别增长40.5%、53.4%、189.6%,均远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3.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平江县成功摘帽,319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成果稳步提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8.6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7%。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全市3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为91.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 ,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大力化解企业不良贷款。2019年,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由上年的2.31%下降为1.86%,资产质量居全省第6位。

(四)惠民生,增福祉,群众获得感得到新增强

1.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提升。2019年,全市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8033户,减少义务教育大班额1045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71.7公里,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达3840元,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医保参保率、慢病签约率均达100%,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51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116和16878元,分别增长8.3%、8.8%,较上年加快0.3和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3.就业物价总体稳定。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7.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39.1%。城镇登记失业率2.5%,低于5%的预期控制目标。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低于全年3%的预期目标。

4.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577.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59.2%,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口341.66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9.2%,较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

(一)结构转型阵痛明显。当前,全市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接续期,新动能强势崛起,旧动能明显减弱,但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结构转型爬坡过坎,阵痛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新经济支撑力度不够。当前,新动能还处于成长期、体量不大、带动能力有限,难以对冲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医药行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3%,占比全部规模工业比重为24.2%,但低于传统产业的占比3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两者合计占比为32.3%,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8.1个百分点。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虽然增长较快,但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2.4%,代表新兴服务业的租赁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三者营业收入仅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1.5%。二是传统产业优势减弱。当前,全市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拉动,近年来传统产业受新兴产业冲击、自身发展动能不足等因素,拉动优势明显减弱,影响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如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27.1%的石化行业全年增加值仅增长4%,较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同样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造纸行业受政策性关停影响,全年增加值下降19.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5个百分点,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下降14%。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98%,低于目标值0.5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1.7%。

(二)工业经济负重前行。一是从增速来看,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虽达到了8.1%的增速,超过了7.5%的预期目标,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7位,较上年下滑1个位次,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二是从企业效益来看,工业企业生产受成本高、资金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2%和8.4%,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6.0和7.4个百分点。三是从工业用电量来看,2019年以来全市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1-3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8%,1-6月下降8.0%,1-9月下降4.5%,到1-12月下降0.9%,降幅虽呈逐步收窄的趋势,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四是从停产企业来看,12月,全市共100家工业企业停产,停产面积持续扩大,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

(三)投资后劲略显不足。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小幅下降。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增速分别较一季度(9.0%)、上半年(6.6%)和三季度(9.6%)分别回落5.5、3.1和6.1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受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影响,2019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处于逐月回落、低位徘徊趋势,全年增长2.6%,同比回落27.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较上年同期下滑6个位次,13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市区呈负增长态势。三是民间投资明显回落。2019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280.67亿元,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同期回落31.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减税降费、中石化两厂减收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2%,较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6.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4%,虽达到预期目标,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3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增长0.1%;全市财政八项支出增长12%,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排全省末位,影响GDP增速0.5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和0.4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省第10位和第11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6912元扩大到1823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几点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继续围绕“两个高于”和“走在全省前列”目标,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对标高质量发展,坚定发展信心,狠抓“六稳”工作,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抓产业园区发展,着力稳定工业生产。做强产业园区实力,强力推进产业园区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石化、食品、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加快对接融入12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加大新型工业化发展奖补力度,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增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企业扩能倍增计划,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巴陵人才工程”,有效提升职业技能。

(二)抓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找准结合点,把准突破点,谋划储备一批投资前景广、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产业项目。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抓好省定“五个100”项目、市定“2+10”工程和20个重点项目、10个产能倍增计划项目,突出抓好新金宝打印机、华为高端制造基地、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恒大新能源汽车等旗舰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及时化解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与瓶颈,加强全过程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

(三)抓消费热点培育,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家政、养老、托育、康养等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鼓励网络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挖掘内需潜力、释放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千亿物流产业行动方案”,加快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壮大电商经济,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繁荣活跃农村市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积极推进洞庭国际文旅综合开发、岳州古城等龙头型文旅项目建设,拓展市际旅游线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