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港区政务 > 数据发布

新常态下,岳阳工业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精准发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当前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动力转化的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目标,保持工业经济“稳”的态势没有变动,“进”的势头没有减弱,“转”的进程没有停顿,奋力实现了岳阳工业由大到强新跨越。

一、新常态下,工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是规模迈上新台阶。自1983年建市以来,岳阳工业发展迅猛,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不断跨越新台阶。目前,全市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282家,仅次于长沙、株洲。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47.03亿元,仅次于长沙,稳居全省第二,为全省工业大市。

二是发展实现新突破。在当前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岳阳工业增速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排名前移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与长沙并列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竞争实力呈现新高度。岳阳作为一座新型工业城市,拥有石化、食品、建材、有色金属及循环、机械制造、纺织、造纸、电子光伏、医药、电力等十大优势产业;作为湖南唯一一个通江达海港口城市,又是沿京广线城市,拥有长江八大天然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恰逢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经济新增长极三者叠加,拥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后劲得到新强化

工业增长结构性放缓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今年以来,在生产增速回升趋稳的同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是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纵观工业结构变化,岳阳工业呈现出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提升的发展轨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石化、造纸、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机械、医药、有色及循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24.0%。

二是市场发展活力增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趋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迸发。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82.1%,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36.0%,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3%。

(三)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工业发展呈现新面貌

一是县域经济唱响主角。一季度,六个县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湘阴县、华容县、岳阳县、汨罗市、平江县、临湘市同比分别增长9.6%、8.7%、8.3%、8.2%、7.5%、7.4%。各县市规模工业发展较为均衡且在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如湘阴、平江以食品生产为主打,开发区、岳阳县则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磁铁、机械制造等行业,汨罗市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华容县是湖南省纺织产业基地。

2016年一季度各县市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当月增速(%)

累计增速(%)

全市

6.8

7.2

岳阳楼区

7.1

3.5

云溪区

-0.5

5.1

其中:区本级

3.0

7.7

君山区

-1.6

5.6

岳阳县

11.5

8.3

华容县

9.0

8.7

湘阴县

10.1

9.6

平江县

9.9

7.5

汨罗市

8.0

8.2

临湘市

6.7

7.4

经济开发区

8.8

7.3

南湖区

-11.5

-12.9

屈原区

6.7

6.9

二是园区贡献不断提升。在“园区兴工”战略的引领下,全市工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的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及以上园区9个,10个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4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4.0%。一季度,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9.8%。

2016年一季度分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个)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同比增长(%)

全市合计

564

147.61

7.8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07

29.97

6.8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

81

33.69

3.1

君山区工业集中区

30

3.76

5.8

岳阳县工业集中区

70

9.72

3.3

华容县工业集中区

58

12.89

16.7

湘阴县工业园

56

15.80

13.2

平江县工业园

42

7.49

10.5

汨罗循坏经济产业园

72

17.09

16.9

临湘市工业园

37

11.97

7.4

岳阳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

5.24

-18.5

(四)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得到新释放

一是大众创业持续升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激发了创业活力。小微企业保持活跃,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中的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长11.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1.5%。

二是万众创新硕果累累。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同比增长18.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47.0%,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

二、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而在增速换挡、结构转变和国际竞争方式转换的过程中,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有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一)新机遇

1.国家稳增长措施连续出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前提。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作用下,全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越来越多,将有效缓解外部需求偏弱影响和经济转型阵痛压力。企业贷款利率连续下降,新能源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上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创业创新活跃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稳定等,这些宏观经济金融基本面良好,将有利于带动工业下阶段生产扩张。另外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也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2.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战略下,与其他中部地区省市一样,岳阳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在此背景下岳阳提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发展思路,符合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有利于推动岳阳工业成为湖南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二是岳阳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国家区域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很多资源在岳阳集聚,能进一步夯实岳阳工业基础。三是岳阳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节点城市,借助长江经济带的航船,岳阳工业必然会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3.相关指标向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3%,全市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117.3%。全市工业用电量及工业增值税的良性增长,有利支撑了岳阳工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问题

1.供给因素与有效需求不足共同影响,工业增速放缓明显。当期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既有需求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供给侧潜在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没有充分释放的问题。在需求侧: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投资驱动不足。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7.97亿元,同比下降0.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1.65亿元,同比下降6.5%。二是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一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为96.4%,连续40多个月在100以下运行,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持续未现改观。三是订单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4.2%的企业(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获得订单低于正常水平。有15.2%的企业(高于去年同期4.6个百分点)生产能力发挥程度低于正常水平,主要是订单不足。在供给侧一是供给质量不高。一方面是中低端产品的普遍性和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高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二是工业要素供给条件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和近年来工资水平的持续快速上涨,工业传统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价格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

2.产能过剩和“去库存”问题突出,企业亏损和资金链断裂问题可能恶化。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而有效需求又不能快速启动时,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相当数量的企业将进入短期“去库存”、中长期“去产能”的艰难过程中。根据美国的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时,代表设备使用充分;当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产能过剩出现;工业产能利用率在81%及以上时,为正常的产能过剩,低于81%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而根据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状况显示,全市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5%。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中,44.8%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1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是产品竞争力不足,15.5%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8.2%的企业反映是产成品存货太多。   

3.产业结构呈现低端锁定现象,工业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一是产业链条短,层次低。从组织结构看,目前在岳阳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以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的小企业集聚其周围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多是传统类型的产业集群;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多为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常年徘徊在简单加工、组装和制造环节,产业链条短,配套不完善,缺少高端产品。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8.9%,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速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行业多点支撑体系不完善。岳阳工业发展缺乏有力的多极支撑点,工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受限制。前几年,全市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石化、纺织、造纸等行业的拉动,但近两年在这些行业出现下滑后,岳阳工业增速也应声回落。一季度,全市几大主要产业中,除有色及循环、机械、食品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3.0%、12.2%、11.2%,发挥了一定的拉动作用外,其余产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建材、石化、造纸、纺织行业分别同比增长4.7%、3.8%,1.5%、0.3%,医药行业同比下降0.6%、电力行业同比下降16.9%。

三、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需要新思路

展望后势,工业经济回稳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下阶段促进全市工业稳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推动经济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从岳阳实际看,岳阳市工业经济与全国全省一样同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工业发展将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转型驱动,增长旧动力减弱,而新动力生成缓慢,工业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面对岳阳工业地位的深刻变化,“十三五”时期,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保持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提出“双中高目标”,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双中高目标”是两位一体、互促共进的。只有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留下空间,为迈向中高端水平创造好的条件;只有迈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既扩大需求、又创造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二)坚持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双引擎”。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关键是要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未来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原始创新、核心零部件创新和复杂系统创新的同时,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与应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率。二是突出制度与政策创新。促进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的降低,形成新的比较成本优势。三是突出人才创新。大力培养和发展创新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推进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等计划。四是突出平台创新。积极打造“互联网+外贸”模式,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大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提升口岸进出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培育岳阳出口品牌。

(三)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改革”。既然“十三五”及未来时期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是供给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促进工业增长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扩张性总量需求政策的层面,而是要在总量需求政策积极配合、营造环境的条件下,加强供给性政策的改善作用。一是改革产业组织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对“僵尸企业”的退出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恶性价格竞争局面,为优质企业腾出发展空间。二是改革投入要素结构。经济的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才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在职培训等措施培养产业升级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通过采用先进装备、工艺和技术,促进两化融合和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三是改革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性能和质量,提高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四是改革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资源依赖度低、排放小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

(四)打造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双体系”。继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做强工业经济,立足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发展口岸经济,加快建设现代交通枢纽,构建水运、铁路、航空、公路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港城一体化发展,提高港口综合能力,着力打造“一带一部”建设的黄金节点,推动湖南腹地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提升整体发展思路,降低成本,提高集合功能,加强导出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以一批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和具有品牌效应的优质产品为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