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公报

2006年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岳阳市统计局 2010-06-10 00:00 浏览量: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湘阴,全县经济平稳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 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714721万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836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860万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17025万元,增长1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101元,增长8.8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0.3:39.3:3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增加0.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03、5.53、3.04个百分点,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仍然不优,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县乡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质效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财政实力不强,支出压力仍然很大,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二、农业

 

农村发展呈现良好局面:我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396万元,比上年增长    4.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8千公顷,增长5.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26千公顷,增长3.9%;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74千公顷,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55.73万吨,增长3.2%;出栏肥猪109万头,下降0.9%;水产品总量10.89万吨,增长6.8%;茶叶产量1850吨,增长7.6%。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确立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示范村35个,白泥湖乡楠竹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村。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29个农产品获质量安全认证,23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长康”、“福湘”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长康酱油等5个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义丰祥食用植物油等2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康田软米”获省第八届农博会金奖。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8个,涵盖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4175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088元,下降4.5%,工资性收入2107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342元,增长9.3%。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41937万元 ,增长20.7%;规模工业增加值190478万元,增长32.3%。其中:其它经济类型实现增加值51459万元,占21.3%。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快,食品加工、造纸、化工、轻纺、建材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凸现,2006年大米加工增长44.2%,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29.6 %,人造板生产增长20.3%,荞头罐头产量增长26.5%。2006年工业税收达到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最多的一年。同时,突出工业项目引进,突出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共引进了长元人造板厂等工业投资项目60个,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园区工业增加值达70211万元,产值22.73亿元,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

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安企业23家,拥有从业人员14034人,完成建安产值67159万元,比上年增长56.8%,建筑房屋竣工面积120912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8%,实现利润总额6032万元。房地产开发速度减缓,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097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66203平方米,下降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增长7.1%。按投资种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8973万元,增长11.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2538万元,下降10.7%。全年全县城镇施工项目达103个,新开工项目65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湖防洪治污工程和湘滨路、旭东路等建设构建了星城七纵五横的道路骨架,完成了通达湖综合治理工程和洋沙湖地表水厂,洋沙湖风光带的建设,四大家行政办公楼、国土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顺利完工,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共引进项目112个,到位资金10.5亿元,在招商引资结构中,工业项目60个,占53.6%,三产业项目41个,占36.6%。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5666.5万元,增长12.3%。分地域看:县城消费的零售额87429万元,县以下零售额68237.5万元,分别增长11.3%和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1122.1万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9531.8万元,增长12.3%;其他行业5012.6万元,增长19.9%。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550公里。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674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2 %,旅客发运量181万人,其中:公路运输 175万人,水运6万人。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9万

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050万元,增长8.6%;联通业务总量680万元,增长30.8%;移动业务总量6400万元, 增长6.8%。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0.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万户,增长12.9%。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23008万元,比上年减少8%。金融环境得到改善,信贷服务加强。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4736万元,净增30857万元,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006 万元,净增贷款 5969万元,增长3.73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4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4354万元,比上年增长 45.7 %。

 

八、科教、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加快科技推广,全面提升县城科技综合实力,2006年,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个,福湘木业及“EO级细木工板”获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双重认定,实现了湘阴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零的突破。

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137人,其中,高级职称551 人,中级职称7091人,初级职称18495人。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共计337所,其中小学230所,普通中学55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幼儿园4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期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283人,中等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801人,小学在校学生41111人。全县有在岗教职员工6399人。高考取得新的成绩,本一本二上线815人,比上年净增200人。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调减中小学15所,新建三所寄宿制学校全面竣工,完成危房改造2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成果丰硕:2006年送文化电影下乡共200多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组队参加了岳阳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了“中美国际男子篮球顶级对抗赛”、全国女子青年篮球联赛、湖南省第六届“三湘蒲公英奖”湘阴赛区选拔赛、杨林寨“移民情”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成立了“飞龙”和“飞鹰”两家跆拳道馆,争取了湘阴体育中心、图书文化中心、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的立项投资。                                                                                                                                                           

卫生事业健康向上: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8个,拥有床位总数1432张,卫生技术人员1237人。全县有血防机构8个,专业血防人员225人,血防医疗床位270张。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达71%。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703579人,年内出生6865人,年内死亡44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4‰。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对999人进行了奖励扶助政策,发放奖励扶助金60万元,发放及时到位率10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326元,增长5.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62元,增长9.4 %;农民人均纯收入4175元,增长8.1%。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012人,失业保险扩面2762 人,工伤保险扩面2530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2109人,生育保险扩面达6377人。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245 人。全县集中供养五保户670人,有10426 人享受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7634   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注:本公报GDP为现行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