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平江县转方式促发展 强力打造文化产业(2010第16期)

核算科 2010-10-20 00:00 浏览量:

  近几年来,平江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革命红色文化底蕴,转方式促发展,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成效

  1、文化产业逐渐壮大。2009年该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5.2%,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7%。

  2、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创新发展。影剧院盘活了资产,全年创收达25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花鼓戏剧团创新管理,强化市场意识,全年演出226场,创收33万元。文化系统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500多个,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3、红色文化旅游来势喜人。2009年,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毛简青故居等游客猛增,其中平江起义纪念馆全年接纳游客24万人,日高峰达2000余人次,杜甫墓祠门票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全县红色文化旅游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

  4、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该县民营老板投资的歌舞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图书报刊、出版印刷、音像茶座、网吧电游等行业已发展到310家,2009年全县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年产值5500万元。

  二、举措

  (一)、大力夯实文化项目建设基础

  1、启动了平江起义纪念馆改扩建二期工程,重点做好了4A景区建设和国家二级博物馆申报工作。投资60万元建好了游客休闲中心;投资90万元修建了游客中心(多功能厅);投资300万元启动了旧址二期维护;引进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30万元,启动了游客购物中心建设(含纪念品开发);整体规划了耗资40万元的游客商务中心。

  2、启动了以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及县城文化艺术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继去年向家、南江两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落实后,今年又争取了思村、童市、余坪、长寿、冬塔5个乡镇的文化站建设项目,落实项目资金达120万元。规划建设了29家农家书屋。协助建设了634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同时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及各类艺术培训于一体的县城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建设在选址、规划、项目申报等方面也得到了各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3、启动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故居)及杜甫墓祠的抢救性维修工程。去年灾害性天气对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和中共平江县委旧址造成严重损毁,今年该县投资5.5万元对这两处省保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工作。投资13万余元对杜甫墓祠的屋面、僧舍、铁瓶诗社等局部进行了抢修。

  (二)、立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该县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坚持送戏、送图书到乡村、进屋场。今年来先后派出舞蹈、戏曲、小品等各类专业演出人员下到27个乡镇,完成下乡演出186场次,其中作为民生工程的免费送戏下乡达68场,为基层赠送各类图书资料4.5万余册,价值70余万元。

  2、积极组织、参与多种大型文艺专场活动。成功组织了2009年“和谐之春”春节联欢晚会、庆国庆“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大型文艺活动;由文化局牵头,联合教育局、残联、总工会、团委、妇联、广播局等部门单位开展了多场大型专题文艺活动;积极参加了湖南省艺术节民歌专场演出、洞庭湖湿地文化艺术节、岳阳市政协文艺专场等多场演出。

  3、积极扶助民间艺术传承。平江灯戏作为平江独有剧种,该县在培育其发展上下功夫,现在全县民间剧团已发展到授牌的9个。据统计,2009年民间艺团(灯戏、皮影戏、歌舞剧团)等共组织演出1200多场次,他们常年巡回在偏远山村演出,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2009年5月,组织了8个乡镇9个剧团在三墩乡开展了平江首届“移动杯”花灯戏调演,邀请了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导,不但促进了全县文化艺术的发展交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为平江灯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三)、文艺创作推陈出新

  近年来,该县对文艺创作高度重视,不论圈内圈外,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文艺创作工作有了新发展,新编舞蹈《神话》、《天亮了》、《辣妹子》,小型花鼓戏《三伢子打蛋》,花灯歌舞《平江新貌》、平江民歌《半山下来一条河》等节目演出受到了群众好评。特别是花灯戏《半山下来一条河》参加湖南省民间艺术节调演,获得创作和表演银奖。该县剧作家李纯执笔的新剧目《金凤缘》是该县今年文艺创作方面的精品,是平江花灯戏的又一杰作,该剧目将争取参加2010年5月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映山红”艺术节调演,力争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四)、规范了文化市场管理

  1、摸清了文化市场家底。今年该县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了一次清查统计,全县共有网吧138家,歌舞娱乐场所20家,新闻出版经营户65家,电游室18 家,茶座 69 家。这些经营单位(户),分布于在27个乡镇,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布局。

  2、突出了“扫黄打非”。2009年该县多次组织专门队伍,对全县书摊点、客货运站、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印刷企业、平伍大市场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一年来,共收缴非法出版物1000余册、盗版光盘1000余张、黄色淫秽光盘200余张。

  3、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2009年文化局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先后开展了3次历时6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娱乐场所(电游、网吧)开展大规模清查整治。查封不合格的电游室(开心球)7家,扣押具有赌博功能的游戏机27台,电路板18块。查处违规经营网吧85家,扣押电脑42台,停业整顿18家,关闭取缔2家。通过专项整治,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

  三、建议

  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县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群众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该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突破观念、人才、产业化三大瓶颈。

  1、更新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逐步参与经济领域,形成了今天的文化产业。因而文化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县域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基础,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催化剂。文化可以改变社会的精神面貌,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同时先进文化还可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而目前很多人却认为文化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只看到事业属性,看不到其产业属性;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不高;有的存在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抓文化或先经济后文化两张“皮”现象;有的仍在用一种计划经济或行政管理思维来看待文化工作,政事不分,企事不辨,以致于导致文化工作真空化,影响到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培育人才。事业要繁荣,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现代的文化产业体制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而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应各有其特殊的培养方式,如创意人员的培养一定要激发其求异性思维,制作人员要强化其专门技能的训练,管理人员则要建立一套像MBA那样的培养体系,因而不同的培养目标应选用不同的培养体系和标准。因此,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层次,又要非常明晰地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

  3、走产业化路子。文化产业因其具备风险小、见效快、无污染、可重复利用和不断转移等优点,被经济学家喻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从该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文艺演出人才缺乏,电影服务业严重萎缩,电视服务业发展增长欠快,文化娱乐业比较原始粗放,文化旅游业需加力发展,艺术培训业还只是零敲碎打,艺术品业(如书、画、刻等)还处于初级阶段。综合起来看,该县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要大力发展老区文化产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需求规律运作。随着人民群众富裕程度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亦会逐步增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需求。就农民而言,你请他观赏芭蕾舞他可能没兴趣,但来一段地方戏或者放一段果农们果树田间管理技术就可能会使他两眼放光、情绪热烈。二是按市场规律运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该规律的通俗说法。平江文化产业要发展,凭什么与人家竞争?只能靠特色。平江县最有特色的应是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但从民俗文化方面来讲,许多民俗文化目前还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大多数民间艺人是守着独特的艺术过着并不富裕的日子,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并不影响它有朝一日成为平江文化产业的“拳头产品”。据此,平江文化产业至少有多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文化旅游之路。该县已经与中央七台扶贫栏目组对接,成功申请平江作为国贫县进行免费的旅游宣传广告。为将来带来产业效益打造了很大的优势。第二条是民俗文化之路。应该着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的平江花灯、平江民歌、平江皮影戏等艺术品牌。第三条是文艺演出之路。“平江花灯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已通过省级认定并呈报了国家文化部,有望成为继“九龙舞”之后该县又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今后此演出有望成为平江的文艺演出龙头,并带动一系列本土文艺演出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