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要对社会、对公民恪守信用准则,其核心是依法行政、守信践诺,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取信于民,这既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培育诚信社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就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作出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对《买足球的软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湘政发〔2018〕18号)相关内容的法律化、规范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现代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应有之义就是讲诚信。政务诚信被誉为社会信用的“定盘星”,正因为政府担负着引导、示范、监督和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更需要率先垂范,时时讲诚信、处处守诚信。为了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发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示范表率作用,诚信施政、诚信作为、诚信执法,增强决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因党委政府换届、领导干部岗位变更,招商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出现政策措施不落地、解决招商引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时不作为、合法合同或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时有发生。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买足球的软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就明确要求:“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因违约毁约侵犯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各地政府部门葆有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本是底线“标配”,不按合同办事,说变就变,企业必然无所适从。为了推动政府守信践诺,《条例》规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合同约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依法对市场主体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政府是由无数“经济人”(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一个组织,“经济人”是有理性的,他们会对自身行为要付出的成本进行衡量。如果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高昂,得不偿失,他们必然会在以后的行政活动中信守承诺,不敢失信。为了促进政务诚信记录和应用,《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应当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政府或者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
贯彻落实《条例》,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就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和加强监督作为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将建立政务领域失信记录和实施失信惩戒措施作为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级人民政府诚信行政水平,真正发挥好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的地位和作用,打造诚信社会的标杆,撑起整个社会信用大厦的顶梁柱。当政府形象公开公正、诚信清廉,当公务员队伍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得风清气正,民众也会更有获得感、更有良好预期,更有干劲挥洒才华,为国家进步尽职尽责。而这,正是建设诚信政府的深层次意义。
(作者:刘宗胜,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教授)
《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专家解读之五:
一部有“温度”的地方性信用法规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而信用主体的权益保护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主体在信息时代中行使知情同意、异议修复等基本权益的有效保障。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首次在我国基本法律层面确认和保护信用主体权益,并使得信用主体权益由一项侧重于金融征信领域的权利,上升到一项普遍的民事权益,明确了信用权的人格权属性、请求权内容以及相对方,但是在法律关系、责任主体、责任类型上尚不明确。《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前述内容的缺失。
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显然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体现社会温度的重要内容。为此,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作为《条例》的重要内容,作专章设置,对信用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修复权等作了规定,并且还针对损害信用主体权益的行为设置了相应的罚则。
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体现为若干具体的权能,从权能的表现上看,可区分为积极权能和消极权能。积极权能是指信用主体对自身信息控制和救济的权能,包括知情权、同意权、访问权、收益权、复议诉讼权等,其核心内容为“知情同意”。消极权能是指信用主体排除自身信息遭受侵害的权能,包括修复权、异议权、删除权等,其核心内容为“异议修复”。
在积极权能方面,《条例》第31条明确了信用主体的知情权和访问权,即信用主体享有查询和复制自身社会信用信息的权利,有权知晓与其相关的社会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等情况,以及其信用报告载明的信息来源和变动理由。此外,《条例》第16条规定,非公共信用信息需要由信用主体主动公开或者授权查询等方式才可获得,以此确认了信用主体在非公共信用信息方面享有同意权。
在消极权能方面,《条例》在第五章中对信用信息的异议、删除、修复、变更权益保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条例》第32条明确了信用主体的异议权,信用主体发现其信用信息存在错误、遗漏或侵犯其他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异议申请保护。《条例》第34条侧重于对信用主体失信信息删除权益的保障,即认定信用主体信用状态的生效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或者变更的,相关部门应对信用主体失信信息进行修改。《条例》第36条明确信用主体在满足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可申请信用信息修复。此外,《条例》第33条规定了信息提供单位主动纠正机制,若社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发现其向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应当及时更改;《条例》第35条还明确了失信信息查询期限。
近些年,全国法院涉及征信的民事案件成倍增加,表明公民、企业信用权益的觉醒,以及信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度和范围在不断地加深和扩大。但是,在案件判决中,却常常会出现裁判规则不一致、同案异判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民法典》虽然提出了保护信用主体权益的理念,但是部分内容上的不明确,导致了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性。《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的颁布,适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缺。当信用权益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益进行法律保护,而不仅仅是行政管理手段,当保护的内容从提出理念到具体落实,这是真切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需求,符合时代的趋势与潮流。
《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专家解读之六:
让守信处处受益让失信寸步难行
长期以来,信用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道德领域的问题,难以受到法律的约束,导致信用缺失在社会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假冒仿造、欺诈销售、合同违约、医闹、拖欠工资等事件屡屡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提高了交易成本。究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社会失信成本低,惩罚措施有限,尤其缺少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制度安排,无法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因此,强化信用约束,制定联合惩戒机制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坚持政府与市场、社会联动,坚持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对守信者实施激励和失信者实施惩戒,引导和倒逼政府、企业、个人及全社会诚实守信,形成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强大合力。
褒扬激励守信,释放诚实守信正能量。为推动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制度,《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对遵守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信用主体,经审查后,由国家机关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采取下列激励措施:在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给予优先办理、信用承诺、容缺办理等便利措施;在财政资金支持和表彰奖励中,在同等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给予信用加分、提升信用等次;在日常监管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省人民政府社会信用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守信联合激励政策,将诚信经营企业和诚信个人名录及时推送至省级相关部门和机构,由其负责相关联合激励政策在本系统、本领域的落实。”此两条罗列的激励措施包括在行政许可、财政资金和项目支持、公共资源和日常监管等方面给予便利,都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关,而且具有实际操作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便民惠企,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惩戒治理失信,戴上失信行为紧箍咒。《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违反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信用主体需要采取失信惩戒措施的,失信惩戒措施实行清单制管理。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包括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和地方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需要采取失信惩戒措施的,主要针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的信用主体。主要行为包括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领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以及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等。虽然本条没有规定具体的失信惩戒措施,但是对失信惩戒措施清单作出了指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采取以下惩戒措施: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限制任职;限制相关消费行为;不准出境;限制升学复学;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限制参加评先评优等。通过国家统一制定惩戒措施清单,可以确保惩戒措施清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的防止惩戒措施的滥用。同时又授权了地方可以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失信惩戒措施的补充清单,对制定地方失信补充清单的程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地方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应当广泛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相关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法律服务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意见,按照规定报送上级部门并向社会公开。”既可以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又可以做到因地制宜。
鼓励市场应用,扩大激励惩戒影响力。《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鼓励市场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根据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对守信主体采取给予优惠便利、增加交易机会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对失信主体采取取消优惠、提高保证金等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守信主体在融资授信、利率费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对失信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信用建设,依据行业自律公约、行业协会商会章程对守信主体采取重点推荐、提升会员级别等措施;对失信主体采取业内警告、通报批评、降低会员级别、取消会员资格等措施”。鼓励非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信用信息,扩大了信用信息的适用范围。鼓励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利用社会信用信息,对守信主体提供便利、给予优惠、降低成本等,对失信主体采取取消优惠、提高保证金等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将有效增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影响力,让各类信用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而带动全社会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专家解读之七:
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迎来春天
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的相关规定,为信用服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和政府采购信用产品提供了政策依据,为信用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夯实了信用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十四五”以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信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湖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湖南省信用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在“信用中国(湖南)”信用服务机构建档的省内外信用服务机构已有12家,省级和各市州信用服务行业协会达25家,长沙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长沙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纷纷引入信用服务机构制定了信用建设相关团体标准。信用服务行业已从传统的征信、评级业务,向调查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信用培训、商账管理、诚信文化宣传等全面发展。
总体来看,我省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格局尚未形成;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信用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服务机构承诺等级、恶意压价竞争、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信用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人才需求缺口大,缺乏专业系统培训。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规范,营造风清气正、有序规范的良好市场环境成为当前我省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条例》的出台恰逢其时,有助于凝结共识,明确方向,更好地推动我省信用服务业可持续的发展。
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相比较一般市场主体,其失信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性质更恶劣,因此,信用服务行业的规范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分别从政府监管、自身信用建设等方面对信用服务行业的规范进行了明确。《条例》对政府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培育和促进信用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之有效的政府培育和监督管理将为信用服务行业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是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基本要求,《条例》指出信用服务机构在收集、处理社会信用信息和提供信用服务和产品过程中,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依法依规经营,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政府、市场的信任,享受到信用服务市场的红利并逐渐发展壮大,《条例》为信用服务机构提升公信力和竞争力明确了基本前提。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和保障。信用数据是信用服务行业开发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要素,《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对公共信用信息和非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提供和披露进行了规定,为信用服务机构基于社会信用信息开发信用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助于信用服务行业持续获取信用数据资源、降低信用数据获取成本和风险,必将进一步激发信用服务行业创新动能。《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分别从产品和服务、行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给出了方向性指引。信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张,尤其是以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以及培训等信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稳健增长,以及以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信用科技的日益成熟,将为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由信用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技术规划和管理规范,增强行业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将整体提升信用服务行业服务能力和公信力;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条例》立足长远和全局,在鼓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育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的问题,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向同行,将为我省信用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综上所述,《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省信用服务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信用服务机构作为自身信用建设的主体和行业信用建设的推动者,要充分发挥引导、协调、组织的强大功能,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公信力,当好政府推动信用建设的参谋和助力,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持续推进自身规范化建设。一是建立信用档案。在具备基本服务能力的条件下,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建档,规范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加强信用软环境建设。二是加强信息公开。严格按照登记机关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各类信用服务。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将信用建设纳入制度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登记事项、服务事项及运行情况、财务、重大资产变化等信息,就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规范信息采集。研究制定服务对象的信用信息收集标准,信息采集应当坚持客观、严谨、准确的原则,建立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记录和整理服务对象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建立健全服务对象信用档案。四是规范业务开展。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依法依规开展信用评价相关工作。协助推动行业信用标准的制定,依据政府部门认定或发布的政策、标准进行信用评级评价,提高行业组织信用服务的专业化。信用评价工作要以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为宗旨,同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操作流程,提升行业信用评价效率,评价方法、标准、结果等应当公开发布并提供查询服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积极宣传信用评价结果,提高信用评价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提高管理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服务对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服务对象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流程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服务对象综合竞争力,形成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二、完善行业诚信自律建设。一是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研究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提高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和素质,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营造良好的诚信执业氛围,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将推动诚实守信作为从业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二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规划等。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信用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倡导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协调服务对象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关系,维护服务对象和行业整体利益。三是践行诚信承诺。重点围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收费标准进行公开承诺,做到不强行服务,不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创新诚信服务方式,打造诚信服务品牌。
《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专家解读之八:
为信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及信用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成为了推动社会信用发展的动力之一。《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第42条明确规定:“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开设信用管理相关专业,培养信用服务专业人才。鼓励开展信用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引进信用服务人才。”这条规定对于加强信用人才培养、尤其是信用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信用法治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开拓精神。在这方面,湘潭大学科学判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是走法治化之路,于2017年5月4日成立了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是目前全国惟一一家以“信用风险管理”命名的学院,致力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于落实《条例》相关规定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开设“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法学本科专业
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于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并于同年首开信用法治人才培养先河。目前,四个年级本科生共272名,今年第一批本科生毕业。
该专业采取“主修法学+辅修金融学”“法学基础+信用法特色”“法律+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的培养模式,除必修法学基础课外,特色法律课程有社会信用法概论、信用信息法、不良资产处置理论与实务、失信惩戒法、信用服务法、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法等。该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就业,也可去信用监管部门和征信、信用评估、不良资产处置、债务催收、信用修复等信用服务行业就职。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新设专业办学合格评估结果公布,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法学)评估合格。湘潭大学2022年度申报省级教改项目推荐结果公示:信用风险管理学院的“信用法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获推荐省级普通教育重点项目。
但从目前情况看,不管是湖南省内,还是全国范围内,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不多,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和支持。自湘潭大学开设本专业以来,全国各地只有六家高校申请开设本专业,它们分别是宿迁学院(2020)、河南财政金融学院(2020)、广州商学院(2020)、福建技术师范学院(2020)、广东金融学院(2021)和安顺学院(2021)。这与我国亟需大量信用法治人才的局面是不相吻合的。
2022年5月30日,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主持召开了首届“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建设院长论坛。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广州商学院法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宿迁学院商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安顺学院政法学院七所设有“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的学院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全部参会,共同讨论信用法治人才培养计划,为全国买足球的软件高校开设本专业提供示范。
二、全方位推动信用法治研究
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不仅培养信用法治本科人才,也是目前惟一培养信用法学、信用法务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院。学院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个国家级课题,六个省部级课题,四个横向项目。出版全国第一本社会信用法教材——《社会信用法概论》,开设全国第一门《社会信用法概论》慕课课程。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近20篇社会信用法研究的学术论文。从目前情况看,信用法治研究已经在全国成为一种趋势,湖南省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2021年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表明了信用全面进入法治中国建设五年规划,而今年中办和国办印发《买足球的软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更表明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条例》出台将为湖南省的信用法治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的法治人才培养经验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从而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培养买足球的软件从事实务与理论研究的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