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 “两弹一星”精神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2-01-11 17:09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从买足球的软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当时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买足球的软件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所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强大精神力量。

几十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特别是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不仅创造了一个个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这一座座精神丰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砥砺前行,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到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从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着陆,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个个辉煌成就见证“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传承,增强着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直到今天,戈壁沙丘下的指控室里,墙面的标语依然醒目:“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让“两弹一星”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我们就一定能为建成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