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就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文件出台的有关背景、目标任务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备受社会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
答: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部署,是“互联网+”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实践。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简政放权一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当头炮”,在已召开的130次国务院常务会中,有60余项议题与简政放权直接相关。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在面向公民服务方面,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证明我妈是我妈”等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屡见不鲜,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跨地跑”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已成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绊脚石”。这些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买足球的软件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工作部署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研究工作,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了专项研究,并赴深圳等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我委分类召开了10余次的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专家座谈会,经反复修改完善,细化了具体措施,明确了任务分工,形成了本《方案》。
问:我们看到文件标题中提到了信息惠民试点,能否介绍一下有关考虑。
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信息惠民,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涵。201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组织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强调以解决民生服务领域突出难题为核心,通过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
经过两年多的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政务服务改革的创新典型,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福建省建成了电子证照库,推动了跨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的互认共享,初步实现了基于公民身份证号码的“一号式”服务;广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门式”服务改革,大大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过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广受当地群众好评,成为引领政务服务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的典范。
为此,在《方案》起草过程中,我们专题听取了福建、深圳、广州、佛山等信息惠民试点地方的建议,专程赴有关地方开展了调研。下一步,在落实《方案》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借鉴推广信息惠民工程已取得的成果,加大试点工作力度,确保《方案》任务有效落实。
问:《方案》中提出“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任务,能否介绍下它的具体内容,通过“一号一窗一网”的实施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
答: “一号一窗一网”是本《方案》的核心内容。
“一号”,是要实现“一号”申请,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充分发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群众服务过程中,厘清政府和群众的分工界面,该政府管的,政府要做到位,需要群众做的,流程手续要尽量简化。例如提交证明材料的环节,通过各类电子证照“一号”关联,最终实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政府办事的唯一标识,“一号”申请办理各类政府服务,避免让群众提交大量的证明材料,充分释放政府部门沉淀信息的潜在价值,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一窗”,是要实现“一窗”受理,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群众服务窗口整合集中到一个综合窗口,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群众办事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从而避免群众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一网”,是要实现“一网”通办,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一网”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政务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通过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群众网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基于群众办事信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问: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中遇到的难题,群众都非常关注,那么这项工作有没有时间表?
答:考虑到相关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点,《方案》结合2014年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以来的试点工作基础,提出了“两年两步走”的实施路径。
2016年“先行试点、夯实基础”,在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到2016年底,在试点城市内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017年“全面推广,成效显现”,推动各试点区域间电子证照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 推广试点经验,初步实现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
同时,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完善“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推向全国。
问:“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推进哪些改革和配套制度建设?
答:《方案》的实施涉及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多个方面,协调难度大、工作任务复杂,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加强配合、协同推进。在具体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推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来统筹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强化社区应用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专家咨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优化政务服务、加强信息共享工作领导机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工作责任,协同推进本地政务服务目录梳理与流程优化、“多号合一”改革、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改革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和问责力度,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切实保障将“一号一窗一网”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