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岳阳记忆 ⑤丨 任作民:铁窗铸就的革命丰碑

来源: 岳阳工会 发布时间: 2025-07-04 21:11 浏览次数: 字体:

【“百年工运·岳阳记忆”开栏语】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传承工运先辈的革命精神,岳阳市总工会精心策划推出《百年工运·岳阳记忆》栏目。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追寻任弼时、郭亮、何长工、刘士奇、任作民、彭鳌等6位工运先锋人物的光辉足迹,深入挖掘他们为工人运动奔走呼号、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带领工人阶级在黑暗中觉醒、在斗争中成长;有的是革命理想的坚定践行者,为捍卫工人权益、争取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故事,是岳阳工运历史的生动注脚,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广大职工肩负着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期待通过重温工运历史,激发大家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岳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岳阳”新篇章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工运·岳阳记忆⑤

 任作民:铁窗铸就的革命丰碑


  求学时他立志赶走“一切害人虫”;落难时他把监狱变成“革命者的休养所和学校”;病危时他希望能“再为党工作20年”。他,就是任作民,一位为党奋斗一生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任作民1899年出生于湖南湘阴(今汩罗市)一个中农家庭。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在日记中写道:“我长大成人,一定要随千军万马,赶走外国侵略者和国内的贪官污吏以及一切害人虫”。

  1922年,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任作民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的人生便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回国后,他投身于党的地下工作,在上海、河南、山东、湖南等地辗转奔波,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湖南特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为党的事业发展殚精竭虑。

任作民工作过的地方: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28年4月,在河南开封,特务们包围了省委秘密机关,任作民和省委书记周以栗同时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皮鞭抽打、从鼻孔灌水、烧红的铁制通条烙背腰皮肉……但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在狱中,他不仅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还主动承担起党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学习、传递信息、开展绝食斗争,把监狱变成了“革命者的休养所和学校”。

任作民所写《一九三二年冬到一九三七年冬五年来经过的回忆录》


  1933年,在山东济南,任作民再次落入敌手。在狱中,他勉励难友们注重“保健”和“学习”,组织难友进行斗争。经过组织的积极营救,他最终得以出狱,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任作民夫妇与任弼时夫妇


  1940年,任作民奉命赴延安工作,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在延安,他日夜忙碌,身体日渐消瘦,却依然坚守岗位。妻子丁祝华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我多少年没有为党工作了,忙一点有什么要紧。”1942年2月,由于劳累过度,任作民病逝于延安,年仅43岁。在病危时,他仍断断续续地说:“革命20年,为党只工作了13年,7年身系监狱,我相信能活到60岁,再为党工作20年。”

  如今,在美丽的汨罗市弼时镇序贤村,还保留着任作民烈士故居,故居内设有任作民生平事迹展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作民革命一生的轨迹,感受他求学的努力,以及为中华民族奉献一生的勇气和决心。

  在延水河畔任作民的墓碑上,正面是由毛泽东亲自题写“任作民同志墓”,背面写着:“作民同志为党奋斗二十年如一日,临难不苟,大义凛然,入殓时全身烙刑伤痕宛然,布尔什维克气节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