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葫政办发〔2022〕20号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etway必威体育:印发葫芦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etway必威体育:印发

  葫芦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葫芦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葫芦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葫芦岛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奠基性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对社会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趋凸显。高标准、高起点谋划葫芦岛市“十四五”科学技术创新规划,是保证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今后五年葫芦岛市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依据《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葫芦岛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葫芦岛市共取得市级科技成果259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31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项。累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2项。2020年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2.5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94.7%。

  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以船舶、冶金、石油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位。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32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95.1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06.4%和314.8%。

  2.科技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先后出台了《葫芦岛市人民政府Betway必威体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实施意见》(葫政发〔2016〕31号)、《葫芦岛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葫政发〔2016〕32号)、《中共葫芦岛市委办公室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etway必威体育:贯彻落实〈辽宁省科技强省工程(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葫委办发〔2017〕25号)、《〈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Betway必威体育: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实施意见〉实施方案》(葫委发〔2017〕36号)、《葫芦岛市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葫政办发〔2018〕146号)、《中共葫芦岛市委Betway必威体育: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葫委发〔2018〕52号)、《葫芦岛市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2019年工作方案》(葫政办发〔2019〕46号)、《葫芦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葫科〔2020〕13号)等政策性文件近20项,坚持全市科技“一盘棋”,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全领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3.企业扶持培育精准有力。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紧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比“十二五”末增长150%以上;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67家,认定瞪羚企业5家。2018年以来,积极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后补助资金支持,争取辽宁省科技研发经费后补助资金1592万元。经过多年的培育扶持,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取得突破。辽宁伟嘉农牧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研发项目被列为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单项获得补助资金1000万元,是建市以来首次获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辽宁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和辽宁鑫隆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4.合作交流不断取得成果。先后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天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江苏常州、AH新西兰中国商务联合会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邀请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学者来葫考察,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

  (1)与中科院系统的院地合作更加深入。各县(市)区、重点企业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及研发团队签订合作协议12项。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葫芦岛中心于2019年组建完成,多家企业通过该中心与科研团队和投融资机构确立了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展对接,拟建立葫芦岛市膨润土高端产业集群和技术研发中心。

  (2)与江苏常州的对口合作更加密切。两市对口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多次组织企业与常州市在创新创业、农业科技、孵化器等方面开展实地考察和合作交流,对葫芦岛市科技创新起到了助推作用。

  (3)与国内外科技人才交流更加活跃。以“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兴辽英才计划”“外专百人计划”为引领,重点做好高精尖外国专家的引进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培养。每年参加“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搭建与海外学子的对话桥梁。2019年成功举办了葫芦岛政策推介会,签订合作协议7项,获得10余位学者合作意向。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家果树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与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等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内院校代表共商全球果业发展大计,签署国际合作框架协议9项。

  (4)智力资源的创新支撑力不断提高。开展人才需求调研,邀请专家指导合作,举办高级研修班和专业人才评选等活动。引进23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课座葫芦岛。1人入选“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4人入选“辽宁优秀企业家”,2人候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2人候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到2020年,选拔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00人,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8个。

  5.平台载体建设持续加强。鼓励政产学研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政策。“十三五”期间,“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000平方米创客空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云启众创”首批省级众创空间,入驻27个项目;馨予农业、中国农函大兴城食用菌、辽宁绿源兔业的“星创天地”先后报备省和国家级“星创天地”。构建了3个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市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7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15个。建成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各1个;“星创天地”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不断完善“科技专家库、科技成果库、企业技术需求库”信息平台,累计发布信息17期、868条。

  6.科技创新惠及领域不断扩展。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工作,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累计培训农户近万人次。兴城滨海经济区获批辽宁省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零的突破。组织建昌县果树产业科技特派团开展线上技术服务,帮助果农解决疫情期间的实际生产难题。向省科技厅争取指派了6个科技特派团、1个科技特派组、21名科技特派员,进一步强化科技特派力量。以“科技活动周”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参与单位累计百余家,参与公众约5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和实物超10万份,活动贴近群众、影响深远。

  (二)“十三五”时期葫芦岛科技发展的“短板”

  1.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创新智力支撑不够。葫芦岛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匮乏,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缺乏高端科技的人才,尤其缺少高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人才队伍中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研工作者储备不足。因地域待遇差异,科研人员流失严重,规模以上企业科技骨干人才招聘较为困难,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在高精尖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方面,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多,部分小微创新企业不但难以招聘到高技术人才,自己培养的优秀技术人员也很难留住,大中专毕业生外流比例偏高,葫芦岛籍高校毕业生回流率过低。

  2.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技术市场活力不足。缺少科技服务机构,成果转化工作仍然停留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上,缺乏市场化运作平台,资源无法高效利用。现有政府主导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缺乏商业化运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尚未形成。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政府的科技风险担保补偿机制还未建立。许多创新企业项目自身实力弱,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等融资条件。融资方式渠道单一,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股权融资方式不多,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

  3.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乏力,科技产业环境欠佳。有些优惠政策措施贯彻执行不到位,鼓励扶持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例如,企业申请国家及省级资金门槛较高,难以做到根据创新企业各成长阶段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工作缓慢,这些都影响了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灵活,束缚科技创新的障碍仍然存在,在科技资源共享、科研人员激励、新型产学研合作、运用市场手段建设创新环境等方面创新不够。科技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偏弱,技术转移渠道尚不通畅,科技金融体系尚未建立,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且数量偏少,难以满足本地企业的创新需求。

  4.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偏小,科技创新比例失调。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比重偏大,体制活力不足。科技创新的体量偏小,与科技创新发达地区相比,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创新仍围绕生产、加工、销售等低端产业链进行,高端产业链拓展不够,对产业实质性拉动作用不大。虽然近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品增加值增幅较快,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加值总量排在全省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在全省第11位。主导产业层次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偏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核心技术较少。

  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偏弱,带动引领作用不强。葫芦岛市拥有两个省级高新区——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葫芦岛高新区”)和辽宁东戴河新区(以下简称“东戴河新区”),是全省首个拥有两个高新区的地区。但两个高新区在产业水平上不“高”不“新”,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上体量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强。“十三五”期间,在全省15个高新区排名中处于末位。

  综上,葫芦岛市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老工业基地发展路径密切相关,创新资源先天匮乏、经济结构调整困难、民营经济不活跃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动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创新型人才,培育新兴市场主体,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加以解决的课题。

  (三)“十四五”时期葫芦岛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工作,机遇与困难并存,发展与挑战同在,其主要表现在:

  发展机遇:全球进入科技创新新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将呈现出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的特征。数字经济的兴起将加快科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地位上升。全球贸易将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数字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科技服务贸易占比将明显提高。在信息技术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将快速发展,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将催生新的监管模式,国际分工价值链区域化特征进一步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为葫芦岛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未来五年,我国经济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以增量扩张型增长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生活质量等有更高要求。面对这些时代课题,低效率的、不符合经济规律的、造成资源过快耗竭、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的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为葫芦岛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市场倒逼和政策引领的双重作用下,葫芦岛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会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将逐步形成,新旧机制将有序转换,发展后劲将持续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格局为葫芦岛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葫芦岛市位于东北和华北两大国内经济板块的交汇点上,辐射环渤海及东北亚经济圈。以石化工业为龙头,有色金属、船舶制造、新型建材三大产业为支柱,已经形成区域内完整的工业链条。葫芦岛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可研基地、实验基地。葫芦岛市的果业发展既是具有区域自然优势和历史基础的优秀产业,同时又是面对国内外市场销售的外向型特色产业。葫芦岛市的现代渔业园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链,辐射京、津、冀、晋、鲁、豫、蒙,已经成为辐射区消费市场的新贵。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将独占先机。从葫芦岛市发展情况看,东戴河新区和兴城临海产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条线同步推进,园区经济稳步发展。东戴河新区已经被省政府确定为承接京津冀产业、科技、人才先导示范区,“国家级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兴城临海产业园区的泳装产业和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葫芦岛经济发展的品牌和亮点。

  未来五年,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将成为葫芦岛科技发展的新引擎;东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将成为葫芦岛科技发展的新契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将成为葫芦岛科技发展的催化剂。

  面临挑战:“十四五”期间,葫芦岛科技发展面临压力。一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大。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和产业升级缓慢并存,导致有色金属、石化、造船等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下滑,潜在增长率还会下降。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东南亚市场的兴起与区域内的同构竞争、新冠疫情蔓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阶段性影响难以预测,这些都会影响经济增速。二是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未来五年,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是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葫芦岛这个以石化工业发展为龙头的城市来说,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三是葫芦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基不牢。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对外依存度高。受中美贸易战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发展核心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增大。四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风险更大、困难Betway必威体育:。五是葫芦岛市石化产业、造船产业、旅游产业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及环渤海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错位发展困难较多,竞争压力较大。由于葫芦岛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匮乏,人才储备不足,未来五年,将处于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输入型形态,面临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双重压力。

  第二章 总体部署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全面升级,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以招才引智为切入点,以科技招商为着力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动力,为加快葫芦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引领、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源。坚持自主创新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机结合,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社会发展需求、面向人民健康生活,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视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引进高端人才、创新人才的工作机制,通过建设人才高地打造产业高地。推进创新人才、科技成果、科技金融和科技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2.坚持市场导向、协同创新的原则。发挥技术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统筹部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民生需求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引导企业围绕符合技术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选择新项目、新技术和新产品。着力推进创新链上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共同投入、共同研发、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力争在优势发展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支撑力量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

  3.坚持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的原则。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通过协同创新,努力攻克制约石化、造船、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和技术配套的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等主体合力集聚,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三)总体思路

  1.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从供给侧改革突破的意识,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放宽政策限制,构建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葫芦岛振兴的根本途径,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新动能;扶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新动能。

  3.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焦、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创造Betway必威体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4.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注重运用石化、冶金、机械制造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效率提升、价值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加智能、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设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壮大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内竞争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特色鲜明、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潜力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初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数字经济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完成。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5G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基本成熟。数字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渔果业和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生产等社会发展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将葫芦岛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到2025年,按照“企业主体、学研合作、平台共享、市场导向、任务牵引、政府服务”原则,重点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初步建立起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起适应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稳定的创新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把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总数量突破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培育雏鹰企业100家以上、瞪羚企业50家以上。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0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50个以上,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100个以上,促进2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葫芦岛市实现转移转化,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0个。年销售收入30亿以上的科技企业达到10家,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20亿元。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转变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明显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市政务数据中心建成运营,完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实现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孵化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入驻创客空间200家以上,建成创客空间达到30000平方米。加强农业、果业科技布局,建设工程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基地5个以上。打造果树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果树节水技术工程中心、智慧果园工程中心、果树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葫芦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首要任务是全力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市场、产业、金融、人才、制度和机制等创新要素紧密结合,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科学治理状态。

  1.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开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善科技创新融资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主体成长的资金环境。积极引导企业从事创新性竞争,避免同质同构性竞争。出台相应政策,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领域聚集,促进高精尖和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设立新兴战略产业引导基金,并向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技术等领域倾斜。建立“经济—科技—经济”有效循环。通过政策、土地、税收优惠、融资、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减免税收等关键环节,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激发科技人员参与创新研发的积极性,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合理放权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开展科技项目立项决策权下放试点,赋予承担单位更大自主权。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外部监管链条,健全诚信管理和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健全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宽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和社会环境。

  2.精准布局“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统筹布局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精准制定“网络+”“智慧+”“数字+”等科技战略。建立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科技创新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为“新基建”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形成持续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建立政策链、服务链和资金链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3.培育整合科技创新体系链条。在顶层设计上,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出台配套落实细则。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不低于转让净收入或全部股权的70%的奖励,上不封顶。通过奖励、补助和政策扶持,吸引新型投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集群优势。引导有研发优势和行业地位的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研发水平。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研发。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创新,通过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带动各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4.搭建创新综合平台载体。借力5G+互联网技术,整合建立创新信息平台,推动新经济和传统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建设,提升行业、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风险防范和预警能力。搭建企业创新驱动孵化平台,以“平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模式,整合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开展技术联合研发攻关。培育专业性科技创新孵化器,在团队建设、资金支持、对接资源等各个方面,为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帮助创新主体解决实际问题。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重要企业推介载体,为创新主体提供从交流合作、研发设计,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探索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国家其他重大战略的对接,选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入点,打造科技创新经济体。

  5.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综合利用地方优质资源,政企联合推进新型协同研发机构建设,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和创业投资等功能融为一体,培育无行政级别、无主管部门、无专项经费、无事业编制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创新生态链和系统性生态环境,有效融合地方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资本,创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研发机构。

  (二)全面启动“两大引擎”

  1.启动科技政策扶持引擎。从政府层面,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贯彻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和谐的发展理念,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助推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工业排放;用创新思维和现代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坚持开放发展,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引入高端人才,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政策,增强葫芦岛经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竞争力。坚持共享发展,由政府协调,将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学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向全市开放,实现科研成果优先转化,科技资源全市共享。坚持激励推动,对前瞻性科技项目,在落地、人才、资金、待遇等方面优先配置;扩大企业开发队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取国家、省级科技奖励项目,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1)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规划》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优先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融资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科研扶持力度,使企业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中的评估评价工作,建立政策跟踪问效和改进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

  (2)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Betway必威体育: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建设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协调科技研发人员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掌握新工艺,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保障机制,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取得独立知识产权并进行产品开发的科技企业。

  (3)改善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共享;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研发能力;通过各类专业机构开展科普人才培训,壮大科普队伍,引导全民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签约,定向培养技术人才,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推进“兴辽英才计划”“外专百人计划”实施。“十四五”期间,实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引进高层次行业人才200名以上。

  (4)倾力支持创新产业向园区聚集。借鉴广东、浙江等沿海一流开发区经验做法,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整合机构编制,科学设置机构职能,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引导发展高新产业园区。依托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航锦锦西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在葫芦岛高新区着力发展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的原材料产业;引导北港工业园区着力发展以新兴能源、精细化工、船用配套部件为主的新型产业;引导打渔山工业园区泵阀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泵阀产业基地;引导川铁轨道交通东戴河产业园项目加快扩张,建成高铁电气化相关领域产业聚集区;引导辽宁海思科制药、茂康源生物科技等医药企业,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做好茂康源新冠肺炎疫苗项目、德威医药中间体项目;引导兴城“1+10”工业园区建设,把临海产业园区发展成为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

  二是优化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加快老钼矿区产业升级改造,以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尾矿处理技术为核心,重点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优先发展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改进传统产能,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推进辽宁同力达科技有限公司高效节能强化传热器研发生产项目和辽宁中维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低功率、长寿命LED车灯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广泛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发展节能环保的科技产业。

  三是加快创建智能工业园区。以低碳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以信息、知识、技术、标准、人才和管理等无形资源的创新创业集成为动力,以“智能+创新+服务”的现代产业为主体,实现产业业态、空间形态、自然生态的三态共融。打造兴城泳装电子商务园区和绥中“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在现有电商规模基础上,发挥泳装集散地和品牌优势,扩大电子商务规模,全面开发利用5G+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培育信息化园区建设,推动示范区迈向高端商务区。

  (5)激励各创新主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出台《葫芦岛奖励科技创新若干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兑现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列入省级高新园区、被评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县(市)、被列为省级“带土移植”转化中心的奖励政策。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公布备案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科普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给予相应奖励。深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对省备案瞪羚企业、省备案雏鹰企业、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应补助,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经科技部门组织,企业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的,给予相应奖励和政策支持。

  2.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

  (1)提高现代工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提质增效计划,确保投资529亿元的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按时投产。依托绥中电厂等骨干企业,推进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兴城风电项目、绥中LNG接收站项目、南票风电和光伏发电工程,推进辽宁佳华新能源等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依托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连山钼业等重点企业,发展特色有色金属产业。依托锦西石化、航锦科技、连石化工以及已建、新上精细化工项目等重点企业,为建设千亿规模产业集群打牢基础。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0个,重点实施7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100万吨炼油重整、150万吨加氢装置系列技术改造、航锦科技聚醚技术改造,确保30万吨燃料乙醇、连石化工苯二胺等项目,带动石化产业升级调整。加快推进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项目,围绕渤船重工耕海一号渔业综合体平台、新型节能散货船等项目,推动实施“重器辽宁”“海上牧场”等计划。依托西门子工业透平机械(葫芦岛)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项目、锦化机离心压缩机和搅拌试验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推动传统工业信息化转型。在发挥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以科技为引领,扶持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积极推进国家重大船舶装备工程、核技术装备等工程,培育装备制造新优势。

  (2)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比重,提升质量效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特色兴农、科技强农。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小区、示范园内广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指导,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推进兴城花生,绥中和建昌水果,绥中和兴城海产品,绥中、兴城和南票蔬菜,绥中、兴城和建昌畜禽5个农产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优质花生、设施农业和水果等特色产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精品渔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扶持兴城花生及食用菌、绥中和建昌花卉、南票甘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信息化农机装备在设施农业、畜禽、水产等领域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把特色农业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依托海洋资源,支持适应葫芦岛水域的高产盐水、冷水养殖特色海产品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海产品精深加工、生鲜存储和运输技术。鼓励拥有特色农产品的乡镇发展区域性电商网点,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搜索、咨询、销售等服务。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来葫设立县级服务中心、乡村配送站,提升农村物流覆盖率。支持九股河食品、北大农、宏伟禽业等企业提升科技养殖水平,在保证本地肉禽市场平稳供应同时,扩大外销比重。提高现代果业科技发展水平,依托中国农科院兴城果树研究所科研优势,重点发展果树更新换代及果产品深加工技术,围绕苹果、梨、葡萄、桃、草莓等主要果树作物,加强良种苗木繁育、新型栽植模式、高效田间管理、果园农机农艺、采后增值等关键技术研发,助推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果品功能开发、活性成分提取、病虫害防治、运输储藏等关键技术攻关。整合区域内水果种植区块,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布局建设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试验站、专家工作站、试验示范等5类基地,打造果业科技支撑体系。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占领服务业两个制高点,推动生产服务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强化现代服务业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理念,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动智慧供应链、远程诊疗、生态旅游、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全面发展。结合5G技术不断普及,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推广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科学康养、文化娱乐等贴心服务。支持葫芦岛三甲医院与京津地区知名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技术咨询、资源共享等服务。推进智慧教育,加快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推动中小学与省内外义务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交流服务。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软件产品研发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业,推动建立物流、制造、商贸、金融等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数字商务、区块链等技术。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以数字技术推动创新设计。加快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型网络文化产业。支持可追溯生鲜食品O2O社区便民服务供应链生态系统,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制定科技文化融合的产业扶持政策,扶持龙头文化企业加速提升科技服务含量,加快花溪文化旅游综合体、葫芦古镇、龙潭大峡谷深度开发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锥子山长城修复、宁远卫城博物馆等重点工程,实现旅游与科学文化普及相促进,推进全市科普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3A以上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景区,推进旅游景区提质增效。

  (三)搭建科技创新“四大发展平台”

  1.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创新平台、产业合作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重要企业推介载体,为创新主体提供从交流合作、研发设计到成果市场转化的全链条服务。重点建设好龙港科技创业产业园等基地,推进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做强葫芦岛市钢管检测有限公司钢管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泳装创新型设计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类)。建立云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云存储、云应用等云服务产业,实施“葫芦岛企业云计划”,加快建设“多网融合的智慧装备制造ERP云平台”。组织域内企业申报省级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辐射作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锦西石化、化机等龙头企业创办石化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组建的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和辽宁省安全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

  2.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制。以专项研发联合攻关和技术引进等形式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等在转化中心建立分支科研机构,与骨干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联合开展行业标准研究、技术研究、集成与成果应用推广,突破行业领域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改造楼宇类厂房作为承接载体,吸引省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等创新主体入驻。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提升研究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在葫芦岛设立分校和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带土移植”人才和团队,支持与全市科技企业合作建立各类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开展技术服务。

  (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以项目合作、科技咨询服务以及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积极与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大学科技园等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市校(院)合作机制。落实《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6”项协议、《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等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成果转化。推进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建设和发展,为技术供求双方提供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积极组织科技企业参加与院校、研发机构项目对接活动,促进科技项目转化落地。继续完善“企业技术需求库”“专家库”“科技成果库”。发挥辽宁财贸学院双创基地、葫芦岛高新区、东戴河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各类客户资源。

  3.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深度促进军民融合领域科技创新。采取部门联动、市县联动,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在装备制造、船舶工业、核电配套、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渤船集团拥有世界先进核电装备制造技术优势,融入相应市场领域,推动该领域全面发展。依托中船重工719所、渤船集团研发团队,推进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加速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对高温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宏德新材料(葫芦岛)有限公司在飞机旧碳刹车盘的修复、新碳/碳刹车盘及碳/陶刹车盘的技术研究和工艺制造方面突破创新。打造四方核电、伊菲科技等科技领军型企业成为军民融合的主要力量,制造拥有核心技术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军民融合企业达到65家,军民融合产值突破160亿元。

  4.京津冀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积极融入“一圈一带两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京津冀地区科技型园区、开发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与我市产业资源、企业资源、矿产资源紧密衔接,打造京津冀地区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搭建承载平台,形成科创成果和优质项目溢出的新模式、新路径,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创业集聚示范效应。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建设高标准的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产业化平台、服务保障平台、双创空间和孵化器等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为基础,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立信息渠道畅通、服务功能齐全、交易活动有序的技术交易平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良好生态。

  (四)提升“五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质量

  1.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

  (1)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产业发展数据库,对在孵项目、中小微科技企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长期动态跟踪服务,择优扶持一批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小微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标准,打造一批“葫芦岛市级创新型企业”,作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构思“在孵项目—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线图。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和特色产业集群化。着眼于国内外创新企业发展大环境,布局全市产业创新链,着力打造一批国内竞争力较强、国际知名的创新领军企业。坚持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梯度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

  (2)不断提高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单独设立或依托高校院所建立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完善企业承担科技项目与R&D经费投入挂钩制度,确保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寻求解决方案。着眼于国内外创新企业发展大环境,布局全市产业创新链,着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领军企业。

  (3)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探索建立“政、产、学、研”联动推进转化中心建设的新机制,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招才引智“带土移植”示范区,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对科技含量高、研发难度大、技术辐射强、市场前景好的研发项目,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方向,梳理和整合葫芦岛高新技术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和创业服务机构,将东戴河新区建成葫芦岛市创新创业集聚区,进一步明确高新区功能定位,做好统筹规划,通过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产业链招商等手段,集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科技服务机构,提升园区整体水平。

  2.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

  (1)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用好孵化、转化、产业化空间和载体,围绕本市特色产业发展,搭建Betway必威体育:专业孵化器,适度扩大创业孵化场地面积。依托葫芦岛高新区葫芦岛科技大市场、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等孵化载体,加强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综合或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通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吸引本省及京津冀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运营企业落户葫芦岛发展。

  (2)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众创空间以及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引进的创新型孵化器,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吸收借鉴北京中关村等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器发展和运作模式,提升葫芦岛高新区“云启众创”、打渔山辽宁颐高万创、东戴河辽宁万众创新孵化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等创新载体的功能和效能。推进葫芦岛高新区“赛伯乐众创大厦”创新创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

  (3)建设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结合“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发挥东戴河新区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综合优势,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建设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完成组建团队、场地布局、内部装修,逐步搭建中心服务平台,2021年年底前项目入驻不少于10个;2022年年底前项目入驻不少于20个,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5项。2023—2025年,启动带土移植转化中心二期建设,打造大院大所、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总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与人才培育的创新性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成果转化中心承载能力;梯次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人才、新模式项目不少于50个,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3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个,雏鹰企业不少于10个,瞪羚企业不少于5个,逐步将转化中心发展成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及国内研发企业、高校实验室集聚区。

  以东戴河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项目承接主体,采用“1+N+N”组织构架,即以1个带土移植转化服务中心为核心,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产业化平台、服务保障平台。带土移植转化服务中心以科技成果收集、筛选、展示、对接、登记、交易、转化为重点任务,对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带土移植”工程实施和“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做好科技创新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的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融资咨询、项目管理、专利代理及知识产权维护等保障性服务。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等企业,培育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载体支撑。筹建葫芦岛新区科技人才公寓,通过“筑巢引凤”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一期主要建设科研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及中试区、成果转化区、服务配套区等。整合现有资源,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打造一批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期主要建设成果转化区、研发中心、“数字海岸”大数据产业园,对接葫芦岛各高新区、开发区,形成更加广泛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

  (1)积极利用区域内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主体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动创新主体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围绕本市“八大门类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焦,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参加的合资企业、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通过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鼓励本市创新主体与发达地区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重点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化工新材料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北京化工大学与葫芦岛天启晟业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优化项目、与葫芦岛市恒通特种漆有限公司合作的水性丙烯酸及环氧涂料技术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宏德新材料(葫芦岛)有限公司合作的高温复合材料项目,推进新兴产业科研成果本地化、产业化。积极争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等合作。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手段,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4.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

  (1)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一批与本地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争取以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长江学者等高端智力人才。创立市级高端人才发展基金,通过政府给名分、企业和基金给待遇、创业载体给职位,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葫芦岛创新创业。鼓励“候鸟型”人才在全市高校、企业“多点执业”,每年引进100名以上产业急需的优秀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启动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组建一批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的创新团队。

  (2)加大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根据全市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三位一体”培养,实施企业创新研发人才推进计划。重点培育一批企业首席技师、企业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和企业研发骨干,壮大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努力造就、集聚一批企业创新研发团队。根据专业对口原则与高校签约产业创新人才,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和培训科研人才。

  5.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工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研成果交易转化。推动科技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和加强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评估评价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培育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支持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建设。制定技术经纪人培养计划,引导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规范服务。认真落实《葫芦岛市人民政府Betway必威体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实施意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格局,形成企业承接、校所献智、金融出资、中介助力、政府引导的科技成果扩散机制。

  (五)建设六大科技先导产业集群

  根据葫芦岛市现有产业布局和科技工业基础,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引领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智能数字产业跨跃发展的基本构想,形成“区域聚集、业链完整、合力创新、竞争强劲”的“六大科技先导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精细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20亿元;电子商务产业实现国内领先,世界知名。

  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渤船重工开发生产高技术船舶设备、大型水电、核电设备及其他海洋工程系列产品,发展配套企业和产品,打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以西门子工业透平机械(葫芦岛)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工业蒸汽轮机和离心式压缩机。以锦西化机透平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开发生产工业驱动汽轮机等透平机组备件。以华能工业陶瓷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精细碳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及管道、阀门等制品。以锦西化机为依托,开发生产高压容器。以东戴河高新区入驻企业为依托,组织核电配套系列设备、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特种节能安全玻璃生产线设备研发制造,增强配套能力,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锦西石化、航锦锦西氯碱化工、锦天化等驻葫大型企业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配套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和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丙烯及其衍生物系列、芳烃及其衍生物系列、乙烯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延伸聚氨酯产业链,加快烯烃产业发展,打造石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3.新材料产业集群。以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锌、铜和铅冶炼及产品深加工为依托,研究开发高纯及超高纯有色金属材料精炼提纯技术和痕量杂质测试技术、清洁生产和深加工技术,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以南票膨润土矿藏和现有加工企业为基础,集聚创新要素,研究开发膨润土深加工技术,拉动辽宁黑山、内蒙古、山东、浙江等地原料供应,培育发展膨润土深加工新材料产业。以节能环保科技新型微米级过滤材料的研发及生产、辽宁伊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氮化陶瓷制品项目,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开发生产保温、绝热、包装等材料。

  4.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辽宁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戴河中海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开发系列生物医药产品,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疫苗、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发展临床效果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深化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海水养殖新品种药物开发能力,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的开发应用。以葫芦岛天启晟业化工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生产医药中间体产品,同时向高端产品延伸,开发生物医药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奇云投资有限公司呼叫软件及大数据研发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引进软件、集成电路、通信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识别技术、数码视听等上下游软硬件配套电子信息企业,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借助葫芦岛市作为辽宁省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依托三大电子商务区域平台(泳装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商贸服务电子平台),以金融、商贸和物流领域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电子认证、网络交易、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技术服务。在高桥服务业集聚区、临港物流区、农产品物流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在龙港区构建商家、直播平台、代购达人为核心的电商直播基地。依托兴城泉海御龙湾商业综合体直播中心,建设东北专业化网络平台直播销售基地和“辽宁省网红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参与“辽宁丝路电商”布局,打造东北亚“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核心区的重要平台。发挥机电、农产品、泳装等出口比较优势,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基地。集成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建立现代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建设龙创公司“多网整合的智慧装备ERP云平台”,面向不同领域和行业提供第三方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在全市经济领域广泛应用,打造东北地区一流的电子商务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6.新能源、新技术研发产业集群。以中核集团兴城徐大堡核电项目为依托,发展风电装备和核工业产业,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昌、南票依托钼业为主的矿产资源,在采矿、选矿、冶炼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研究开发钼尾矿综合利用、钼材料烧结及制备等新技术。扶持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建昌八家子经济开发区研究开发矿产品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硅锰合金、镍锰合金等深加工技术,延伸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绥中重点推进辽宁同力达科技有限公司高效节能强化传热器研发生产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完善科学管理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葫芦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协等为成员单位,负责指导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大决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各单位权责分配及资源协调。设立葫芦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树立创新发展意识,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意识,将高端人才、创新资源、重大项目、土地供应、财政资金、服务资源等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倾斜。实施产业、人才、项目、基地和服务的“五位一体”联动,打破行业、园区、县(市)区分割,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科技要素的流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通过与各机构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权责明确、程序清晰、资源配置高效的新型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二)强化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对现有培育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业链分类,按照产业分工组织招商。对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体化管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库,分行业对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重点项目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紧盯项目引进和建设进度,及时更新完善重点项目数据库,通过责任到人、政策到位、高位推动、严格考核等强有力的举措,全力策动项目尽快落地和运营,使其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重点项目协调督办机制和现场办公会制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建立公开统一、跨部门、跨层级的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网上征集、申报、受理、专家评审、视频考察、合同签订以及资金拨付等“一站式”服务,采取竞争择优、公开招投标等形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实行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构建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标准化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三)强化完善培养激励机制

  建立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科技创新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精准布局“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从事创新性竞争,避免同质同构性竞争。出台相应政策,通过政策、土地、税收优惠、融资、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政策链、服务链和资金链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实现“经济—科技—经济”有效循环,形成覆盖科技自强自立、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优化创业环境,完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加快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创业平台。进一步强化市级科研设施与网络管理平台,鼓励和引导科研力量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围绕创新平台建设,招商、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相互协作,引进优秀创新团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促进各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支持事业人员离岗创业,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热情,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构建市、县两级工作体系,全面加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服务机构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走向深入。

  (四)强化完善金融保障机制

  完善和有效运行葫芦岛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和支持银行、投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市场主体参股成立各种子基金,撬动Betway必威体育:社会资本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健全金融资本科技贷款风险

  补偿机制,加强政策性金融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的支持,引导商

  业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并购活动,通过引进股权投资,一方面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扩大企业规模,上马新项目,开发新产品。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激励和引导个人、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对科技的投入。

  (五)强化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由市科技局牵头,成立考核小组,将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划任务和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加强对推进实施计划的分类指导、技术预测、评估监督、动态调整等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逐条分解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对县(市)区、开发区(园区)产业发展目标的管理考核办法,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定期跟踪检查,评价结果纳入工作实绩整体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产业规划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制度。对内评估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节点任务完成现状;对外评估宏观环境与产业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结合内外部情况综合评估葫芦岛市既定发展战略在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按照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各部门的意见对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与适时修订,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时间: 2022-06-20 来源: 政府办 责任编辑: 李楠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