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葫政办发〔2023〕27号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etway必威体育:印发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Betway必威体育:印发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发展规划

  (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发展规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Betway必威体育: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根据《国务院Betway必威体育: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葫芦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2—2025年。

  一、发展现状

  (一)现实基础。

  1.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备。

  政务外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接入单位已达到2274家。互联网IPv6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端到端贯通能力不断增强,是全省第二个完成全市范围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的城市。建成全省第三个可为政务云租户提供整套符合等保2.0三级标准云安全能力的市政务云平台,已承载业务信息系统45个,构建起4000vCPU、8192GB内存、150TB集中式存储、200TB分布式存储的云平台支撑能力。

  2.政务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政务服务“网上办”深入推进,持续推动市级自建系统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全市共对接事项354项。“一件事一次办”应用面持续扩展,推进“新生入学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公积金提取”等一件事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最多跑一次”比率99.92%,全程网办率90%,平均压缩时限81.75%,即来即办率57.29%。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94.25%,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辽事通”APP应用场景、主题服务等便民功能不断拓展,“辽事通”办理率居全省第3位。积极开展电子证照目录梳理、证照物化和电子印章制作,完成电子证照种类归集209类,制作电子印章1957枚,印章调用率达100%。

  3.数据资源共享有序开展。

  出台《葫芦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葫芦岛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得到初步应用,实现市、县两级共3809类数据资源对接更新,累计汇聚政务数据4100万余条,覆盖市、县两级共148个政务部门,共享数据量7071万余条。搭建基础库管理系统,开展人口基础数据汇聚,归集市、县(市)区人口基础数据258万余条。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实时共享,接收国垂、省直系统办件数据资源1740万余条,建立数据实时共享渠道,通过数据实时共享的方式,切实减少群众提交材料和证明的数量。

  4.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优化。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制定出台葫芦岛市营商环境建设标准2.0版,出台2022年营商环境提升年“1﹢8﹢2”系列文件。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登记发证在全省率先实现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再次压缩至2个工作日,最快1小时办结。拓展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适用范围。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住建消防审批业务系统投入使用,信用平台基本完成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零证明”城市创建,通过直接取消、数据查询、部门核验、信用承诺等方式,共取消证明387类,对应办理事项952项,通过“零证明”方式累计办理证明事项20.01万例,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获全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

  5.信息惠民建设显著增强。

  “智慧教育”完成基础工程建设,搭建葫芦岛市教育资源平台、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加入国家、省资源体系,搭建葫芦岛市质量监测系统,形成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智慧医疗”取得突破,依托辽宁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全过程管理以及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建立、体检、分类、跟踪随访等医疗服务相关数据上传。市民政信息网络平台完成建设,“智慧人社”成效显著,全市5000多户用人单位实现网上业务经办和信息查询,成功推行“移动社保”APP,方便退休人员生存认证。“智慧出行”方便快捷,建立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实现了公交运营车辆位置和状态等信息实时采集和实时调度指挥,试点建设智能公交站牌设施,市民通过手机APP和电子站牌终端,可轻松查询公交线路信息和站点信息。

  6.数字赋能治理成效显著。

  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投入使用,成功开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方面指挥调度。市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实现省、市、县(市)区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部署,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和横向连接消防部门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上线运行。“互联网﹢监管”水平显著提升,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企业信用公共监管平台,扎实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监管信息向企业汇聚,“互联网﹢明厨亮灶”、信用信息共享公示平台等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有效提升智慧监管效能。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综治视联网已安装632个视频点位,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生态治理日益精细,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网络监控系统、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大气环境网格化管理与预警系统、机动车遥感检测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自然资源平台基本完成建设。智慧防疫手段不断增强,“福禄行”小程序上线运行,截至2022年12月,个人实名注册量约190万户、单位场所码注册量约8.5万家、累计到场扫码量约3700万余次,入葫报备151.2万余人次,购药登记记录约24.8万条,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青少年生成随身码约60万张,有效助力全市疫情防控。

  (二)发展机遇。

  从全国看,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均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Betway必威体育: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全国各省、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政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把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推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数字化改革,奋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辽宁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全省和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自身看,葫芦岛市是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圈重要节点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西端起点,在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中优势明显。市第六次党代会为葫芦岛高质量发展谋划了“三大目标、七个突破”的宏伟蓝图,也为未来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省内沈阳、大连等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快步伐,奋起直追,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的葫芦岛模式,以数字政府建设的新成果助力“放管服”改革,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为葫芦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挑战与问题。

  统筹推进机制不够健全。数字政府统筹推进机制还不够健全,数字政府主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仍需明确。数字政府顶层设计还需加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缺少业务需求的科学梳理,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业务引导、规划牵引的信息化建设机制还不完善。

  政务服务水平仍需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线上线下融合不够,“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全市通办”服务范围仍有一定局限,应用场景和网上服务创新能力较弱。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乡镇自助终端部署有待加强,政务服务移动端入口未统一,品牌认知度、辨识度、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治理支撑亟待增强。跨部门、跨领域治理平台、监管平台的应用建设不够完善,地区和部门间协同治理能力薄弱。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机制和平台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各类态势感知网络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仍需加强,支撑各部门开展共同治理、联合监管的数据共享程度仍不高。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不足。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尚未建成,数据共享开放数量和质量均相对较低,数据汇集度不高、数据治理环节薄弱、互通共享不畅、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数据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数据开放与数据社会化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不敢不愿不易共享等问题比较突出。

  公共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公共应用支撑能力不够完善,尚未充分统筹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各领域智慧化建设,难以解决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无法系统化支撑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应用场景。

  数字基础设施仍需夯实。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标准规范不统一。政务云平台动态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与运维能力亟待增强,专网专线有待整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有待提升。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不足。

  保障配套措施亟需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相关制度规则体系尚不健全。数字政府建设资金支撑不足,筹措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宽,政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建设运营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既懂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数字政府专家智库尚未组建,业务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Betway必威体育: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把握“双重战略定位”,聚焦“三大目标、七个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智能化、营商环境便利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建设全省领先的数字政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数字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把党中央、国务院Betway必威体育: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转化为全市实际行动,为实现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Betway必威体育:更公平地惠及全社会,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坚持统筹集约。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坚持“全市一盘棋”原则,强化对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构建“上联省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统筹考虑各层级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坚持一体化、集约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

  坚持改革创新。以数字技术驱动政府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集成创新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坚持安全可控。强化安全意识和保障措施,构建完善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规则体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推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共进。

  (三)发展目标。

  以构建大数据深度科学辅助的智慧高效数字政府为目标,2022—2023年补齐短板、2024年巩固提升、2025年深化拓展,到2025年末,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构建“上联省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创建政务服务示范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强化服务的智能感知、主动办理能力,提供Betway必威体育:精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的便捷服务。到2025年,建立全覆盖、全时空、全联动、全监督、全公开的市级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95%以上,电子证照用证率达到80%以上,政府服务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创建数治转型先行市。打造多部门共建共用的大监管、大应急等系统,以“一网统管”平台和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为抓手,推动全市“一网统管”建设,提升政府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能力。到2025年,全面建成“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一网统管”市域治理体系,“一网统管”部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接入率达到100%,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建机关效能领先市。打造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机关协作模式,推动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监督、决策、协调等业务系统贯通协同,政务信息系统、服务资源共享共用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成效。至2025年底,完善基于国产化信息创新技术、安全可靠、贯穿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并全面联通“辽政通”,平台用户日均活跃率达到80%,基本实现政府内部“办事不用跑”,行政效能显著增强。

  创建数据要素标杆市。形成数据汇聚完整有效、数据治理精准高效、数据管理规范精细、数据服务智慧便捷、数据流通安全有序的数据资源体系。到2025年,数据编目率达到80%,数据归集率达到70%,数据共享率大于95%,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20%,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和多样化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基本建立,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和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创建数字底座样板市。到2025年,基本实现政务云、政务网按需提质增容,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技术架构进一步完善。云平台整合率达到95%以上,政务外网接入率达到98%,网络安全事件及时整改率95%以上,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

1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指标释义

2022

2025

属性

1

基础设施

云平台整合率

各地区各部门整合融入全市政务“一朵云”管理体系的云平台数量占比

80

95

约束性

2

政务外网接入率

财政预算单位接入数量与财政预算单位总数的比值

90

98

约束性

3

网络安全事件及时整改率

网络安全事件及时整改数量与网络安全事件的比值

90

95

约束性

4

数据资源

数据编目率

按数据应编尽编原则已完成编目的数据比例

/

80

预期性

5

数据归集率

按数据需求已完成归集的数据比例

/

70

预期性

6

数据共享率

部门间实现共享的数据类别数量与应共享的数据类别数量的比值

70

95

约束性

7

行政效能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用户日活率

市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使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活跃率

/

80

预期性

8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部门覆盖率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覆盖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总数的比值

/

90%

预期性

9

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设置比例

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的各类“综合窗口”数量占窗口总数的比例

94.25

95

预期性

10

电子证照用证率

使用电子证照行政许可的事项数与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比值

50

80

预期性

11

社会治理

“一网统管”部门覆盖率

“一网统管”覆盖政府部门数与政府部门总数的比值

50

80

预期性

12

“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在所有行政检查事项中的占比

20

80

约束性

 

  三、体系架构

  (一)总体架构。

  根据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构建“1133”总体架构,即一套基础设施、一套数据资源、三个公共支撑、三类业务应用。

  图1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总体架构

  一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基于“一网双平面”技术架构,采用不同物理资源,形成双业务平面承载,优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推进非涉密专网向政务外网迁移,加快IPv6网络改造,形成承载充足、技术先进、自主可信的政务外网网络体系。整合提升全市政务“一朵云”,夯实云底座建设,打造“云上葫芦岛”,全面推动系统上云,推动信创云建设,搭建统一的政务云管控平台,对云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和统一运维。建设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优化物联感知网络规划布局。建设云网安全基础设施,加强云网安全保障。

  一套数据资源。构建全市一体化数据中台,推动全市政务、行业、社会数据的汇聚、治理、服务和开放,发挥数据资源价值。构建数据资源库,整合城市数据资源;构建统一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治理;升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深化数据开放共享;形成覆盖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体系,强化数据安全管控。

  三个公共支撑。构建聚合性业务中台,统一升级建设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统一物流、电子档案、消息推送、事项服务中心、统一事件中心、应用快速构建等共性业务能力。构建统一共享的智能中台,集中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智能支撑能力。构建运营中枢中台,作为数字政府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的主要接口,推进跨部门、跨区域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协同,为政务系统及数据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方式。

  三类业务应用。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和政府运行效能提升,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三个一”行业应用,重点打造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特色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升级,提升城市治理精准度和效率,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能力建设。

  统一入口。统筹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规范政务服务网、12345便民热线、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等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建设,打造“辽事通”政务服务移动端统一入口、“一网统管”统一入口、“一网协同”统一入口。完善“一屏统览”统一入口建设,构建集态势感知、风险监测、联动指挥、辅助决策、成效展示、效能评估、特别呈报等内容为一体的葫芦岛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推动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实现多端受理转向统一受理归集,切实为老百姓办好事、让老百姓好办事。

  三大保障体系。建设纵贯各层级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营运维体系,保障数字政府标准、可靠、安全运行。

  (二)管理架构。

  按照“管运分离”的总体原则,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有力、整体推进的数字政府建设组织管理架构体系。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负责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监督等工作。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下设市12345政务服务中心(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设立首席数据官(CDO),谋划和组织实施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融合型应用场景。组建数字政府专家智库,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咨询机构。各县(市)区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市)区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部门,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

  图2 葫芦岛市数字政府组织管理架构

  (三)建设模式。

  遵循统分结合、资源整合、充分利旧的原则,市级建设基础支撑中台,统筹数据资源管理,推进各层级应用系统对接整合,实现数据按需共享、应用全面协同。

  市级遵循省级标准、享省级支撑、与省级对接。市级遵循省级标准、规划要求,探索符合本地特色化的标准规范,建立全市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指导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应用,统筹“全市一盘棋”建设。市级享用省级统建的公共应用支撑能力,根据需要开发部署特色应用支撑。市级运营中枢中台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省级平台数据级联,支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等应用系统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市级建基础中台、创市级特色应用、抓考核评估。市级统筹建设政务云、政务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原则上市直部门不再新建政务云平台、政务专网。市级统筹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能中台、运营中枢中台,为全市提供数据、公共支撑能力。市直部门不再重复建设市级统筹建设的中台系统,市直部门应用系统通过运营中枢中台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能中台对接,实现跨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及公共能力的调用。升级市级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一网统管”平台。已建系统按照市级标准进行接口改造后与运营中枢中台对接。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领域市级特色应用场景。统筹升级建设“辽事通”APP政务服务数据接口。构建系统科学、多维度、可操作的全市数字政府建设考核评估体系。

  县(市)区享市级支撑、建分级中心、创县级特色应用、应用下沉基层网格。按照“全市一盘棋”原则,各县(市)区共享市级政务云、市级数据资源体系和公共支撑能力,不再重复建设政务云、市级统筹建设的基础库及应用系统。县级系统通过与市运营中枢中台对接,实现跨层级数据的共享交换及市级公共能力的调用,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各县(市)区按照市级要求建设县级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已建指挥中心的县(市)区,按照市级标准改造后与市级平台对接。在市级已建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特点建设县级特色应用专题。推动应用场景全面下沉基层网格,实现三大领域应用市、县、乡、村四级覆盖。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城市数字基础建设。

  进一步整合建设全市政务云、政务网、物联感知、云网安全等基础资源,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打造葫芦岛市特色数字政府基础能力。

  1.建设高速泛在的政务网。

  建设高性能电子政务网络。全面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优化升级,构建网络结构层次化、扁平化的性能较高、功能较全、服务稳定、运行安全的主备双线路骨干网络。应用“一网双平面”的技术架构,完善网络结构,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覆盖能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非涉密专网向政务外网的有序迁移整合,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网络资源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的动态管理。

  加快IPv6网络改造。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理念,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IPv4/IPv6的双栈部署,全面完成向下一代政务网络的平滑演进升级。优化完善IPv4/IPv6整体双栈网络安全策略,建立IPv6网络运行监控和管理机制,为大规模IPv6业务应用部署提供安全、高效的基础网络平台,促进IPv6应用业务高速发展。

  拓展网络新技术应用。利用5G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外网无线化、移动化建设,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多场景、多领域的承载力和支撑力,促进电子政务智能化发展。

  2.提供开放共享的政务云。

  加快推进政务云整合。夯实云底座建设,升级政务云平台承载能力,面向全市提供安全稳定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灾备、云安全等服务,满足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政务云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全市各地区、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实现与省级政务云互通、政务数据共享。

  提升多云管控能力。建设政务云管控平台,加强多级异构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统一管理,提高全市政务云统一管控能力,提升各部门系统上云率和云资源利用率,实现一平台管理、多朵云应用、云资源弹性管理。

  建设信创云平台。根据国家信创要求,构建以国产CPU、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为基础的自主可控信创云平台,面向数字政府重点应用提供统一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管控、云安全等信创云服务。

  构建政务云容灾体系。加快推进政务云容灾体系建设,建设同城双活、互为主备的政务云平台,采用数据分类分级备份策略,重要数据实时备份。做好与省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数据异地存储备份,保障在突发重大灾难情况下,政务数据有效备份、全量恢复。

  3.建设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统筹全市公共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定位、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城市“神经网络”的应用,建设一张覆盖范围广、业务领域跨度大、设备数量庞大的城市“触觉感知”网络,满足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生态保护等物联感知监测需求。

  4.建设云网安全基础设施。

  加快云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务云平台密码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密码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电子签名、时间戳、数据加解密等保密服务,按照“集约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原则,依托省级密码资源池,建立市级密码资源池,为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密码安全服务,进一步提升市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水平。建立市级安全监控平台,提高云网运行监测、智能分析、安全态势感知能力,与省级安全监控平台对接,全面提升全市云网安全监控管理能力和协同服务能力。

专栏1  信息基础设施工程

政务网络工程。优化升级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建立葫芦岛市电子政务外网“一网双平面”。建立网络资源管控平台,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可视化管理。推进IPv65G新技术在政务网络的应用,提高政务网络支撑能力。2023年底完成对政府网站的IPv6改造。2025年底建成全市政务外网安全监测体系,实现政务外网多场景支撑。〔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政务云工程。建设政务云管控平台,实现多云管理,促进资源互通。建设政务信创云平台,构建政务云容灾体系,增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政务业务系统稳定运行。2023年底完成政务云扩容、非涉密系统全部上云工作和政务云容灾体系建设。2025年底完成政务云基础设施国产化建设升级,全面实现政务数据与省级大数据中心的互通,云平台整合率超过95〔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云网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市政务云密码安全防护设施及密码资源池,提升市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市安全监控平台,与省安全监控平台对接,全面提升全市安全监控管理能力、协同服务能力。2023年底完成市级安全监控平台及政务云密码资源池建设。2025年底完成全市政务云网安全防护系统升级部署工作,构建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要求的云网和数据安全基础设施。〔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二)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建设一体化数据中台,推动葫芦岛市政务大数据的全面归集和融合治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数据资产,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深化数据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推进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充分应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整合城市数据资源。全面采集、汇聚、整合、存储数据资源,推进各领域、多主体、全要素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推动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推动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汇聚,按需接入党委、人大、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等数据资源。建设完善数据资源库,构建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信息、社会信用五大基础数据库。推动智慧党建、宏观经济、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主题专题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目录体系,统一编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共享目录和开放目录,按需归集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加强对全市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规范管理。

  加强数据资源治理。建设满足全市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需要的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完善数据监控运维功能,提升数据治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树立数据质量就是工作质量的理念,落实“一数一源一标准”,按需对数据进行清洗、稽核、比对,确保政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健全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数据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完善数据问题反馈渠道,提升错误数据更正响应速度,压实数据采集单位责任,推动数据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深化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全市部门间、地区间数据流通和共享的支撑保障能力,完善数据回流机制,加快推动葫芦岛市与国家、省级业务系统对接,补全数据断链,促进数据回流赋能基层治理。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协同推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共享,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建设数据资源开放平台,促进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的政务数据依法依规安全有序开放和有效利用,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促进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共享共用、融合应用,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

  强化数据安全管控。加强对数据中台的数据安全常态化监测和技术防护,充分利用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存储传输、隐私计算、数据脱敏、安全审计、区块链等技术,实行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和安全管理,加强重要数据保护,防止数据篡改,形成覆盖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的全留痕、可追溯的数据安全体系。形成数据安全管理闭环,提升对数据安全风险的态势感知、监控预警、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2  数据中台工程

统一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汇聚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开发平台、数据服务平台、数据资产平台和统一数据门户,实现数据的转换清洗和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接入,为数据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为数据管理者和使用者理解数据、增强共享和使用数据提供帮助。2023年底完成统一大数据平台部署工作2025年底持续开展数据治理、数据服务,全面实现平台赋能。〔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数据资源目录系统和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升级数据交换系统,打通省、市、县(市)区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通道,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共用。2023年底完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升级工作,实现关键领域数据共享共用2025年底实现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共用,数据共享率超过95〔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遵循辽宁省数据资源开放标准,建设葫芦岛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提供数据注册、集中发布、便捷检索、数据申请、安全存储、统计分析等功能。2023年底完成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升级改造和新增功能建设工作2025年底形成全市公共开放数据接入与动态更新机制,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20〔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数据资源库。统筹全市各类数据资源,建设人口、法人、信用信息、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五大基础库,推动智慧党建、宏观经济、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主题专题库建设,完善面向数据集成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数据资源管理库建设。2023年底完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基础库升级和空间地理信息、信用信息基础库建设工作,完成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主题专题库建设2025年底进一步丰富数据汇聚量,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拓展主题专题库类型,持续进行数据迭代。〔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三)筑牢公共支撑能力底座。

  按照全市数字政府总体架构,建设业务中台、智能中台、运营中枢中台,完善一体化公共支撑能力,推动实现业务应用一体化、智能支撑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为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系统化、标准化、平台化的公共支撑保障。

  1.搭建聚合性业务中台。

  按照全市数字政府总体架构,建设聚合性数字政府业务支撑体系,以标准化、组件化、平台化、可复用方式,提供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功能开发支撑,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成本,满足业务能力沉淀、流程再造、服务重用的需要,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各类业务系统功能灵活配置提供统一的公共支撑能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

  完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依托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库,对接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基于可信数字身份拓展人脸识别、扫码等核验方式应用,完善全市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实现一次认证、全网可信、全市通用。

  完善统一电子证照服务。依托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构建本市电子证照服务体系,实现与省证照库证照互认,提供覆盖面广、共享及时、应用高效的电子证照服务,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网络可信凭证支撑。

  推进统一电子印章服务。推进政务电子印章和企业电子印章建设,实现网上签发的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的有效性验证,加快电子印章信息技术在政务办公、政企办事、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商事领域的深度应用。

  完善统一物流服务。优化办事材料送取的传统模式,建设线上线下办事统一物流入口,提供“办件﹢寄递﹢查询﹢跟踪﹢客服”全流程服务,支撑部门业务快速应用。

  完善统一电子档案服务。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档案的归档、存档、调阅、统计、鉴定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一人一档、一企一档”。

  完善统一消息推送服务。为公众提供短信、邮件、站内信(PC、APP)、微信服务号等政务服务通知消息,逐步实现各类消息通知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发。

  推进“一网通办”事项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省政务服务事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共性组件,构建统一事项管理、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办件、统一评估等功能组件,支撑各类场景应用快速建设、敏捷创新,提升“一网通办”供给能力。

  构建“一网统管”统一事件中心。依托城市运行统一事件库,建成城市综合管理事件统一采集、分拨、处置、分析通用组件,支撑实现城市治理事件分级分类梳理、事件统一流转、处理流程确认、处置效率监管。

  建设应用快速构建平台。集成大量通用基础组件,将API、消息队列、数据源、设备等资源编排构建成业务能力,实现可视化、零代码开发应用,满足业务应用快速复制的需求。

  开展高效供需对接。构建供需对接体系,理清事项数据需求,形成数据责任,编制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清单,制定统一对接标准,根据部门业务需要,精准实施新建项目开发工作,加快推进业务支撑中台与部门业务系统快速、高效对接。

专栏3  业务中台工程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完善认证中心、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电子签名服务、电子签章服务、应用监管服务等功能模块2023年底完成统一身份认证通用工具建设容载工作,完成与省级平台对接,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完善证照目录管理、证照库接口管理、证照维护管理、证照安全管理、证照访问管理、证照链等功能模块2023年底完成统一电子证照工具建设容载工作,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2024年底建设基于数字身份应用服务功能,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95〔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电子印章系统。规范电子印章制发、管理、验证等业务,提供电子文档的电子印章认证、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2023年底完成统一电子印章工具建设容载工作,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2025年底形成电子印章全市互认互验。〔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物流服务。完善统一网关管理、查询服务、寄件服务、电子面单与云打印服务、服务管理、系统对接能力,支持短信提醒等物流增值接口服务。2023年底完成统一物流服务通用工具建设容载工作,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电子档案。完善档案的收集、著录、查询、借阅、利用、统计、鉴定、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2023年底完成统一电子档案通用工具建设容载工作,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消息推送。推进汇聚各业务系统的通知消息,提供消息模板、消息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形成统一消息中心,提供短信、邮件、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丰富的用户消息触达渠道。2023年底完成统一消息推送通用工具建设容载工作,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及接口对接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事项服务中心。建设事项管理中心、申报中心、受理中心、办件中心、评估中心、材料中心、表单中心、预约中心、审批服务等功能模块。2023年底形成全域“一网通办”业务支撑能力。〔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统一事件中心。依托城市运行统一事件库,建设事件采集中心、事件分拨中心、事件处置中心、事件分析中心。2023年底形成全域“一网统管”业务支撑能力。〔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应用快速构建平台。集成通用组件,建设可视化构建、应用管理、模型管理、表单管理、流程管理、业务集成、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2023年底完成平台功能建设,2025年底以应用快速构建平台充分利用以往建设和使用的业务应用,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供需对接。构建供需对接体系,建设证明开具系统、证明查询核验系统、证明事项投诉监督系统、后台基础配置管理系统、审管一体化联动管理系统2024年底完成建设,提供通用数据接口方便调用,推进系统对接整合。〔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2.打造集约化智能中台。

  推进葫芦岛市智能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提供面向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不同场景的智能应用功能开发支撑,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覆盖面,提高业务协同复用能力,快速打造智慧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应用需要,打造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摘要等先进、开放、丰富的人工智能服务组件,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供给能力。持续拓展智能检索导办、智能客服、接诉即办、提醒办服务、知识图谱、智能材料预审、智能决策、智能分派、热点问题发现等应用场景。

  推进物联网平台建设。以全域物联感知接入为基础,建设统一物联网平台,接驳通信、治安、市政、交通、环卫、气象、楼宇等交互感知设备,围绕终端设备统一接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物联数据标准化、数据采集分析、海量感知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感知城市整体运行状况,提供物联感知数据智能化组件和服务,支撑各类物联网场景应用。

  打造区块链服务平台。深化区块链应用,沉淀审批链、证照链、数据共享链、中介链等链标准应用模型,建设可信体系,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快速开展区块链场景应用,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政府管理等提供链上服务支撑,实现数据共享加密、防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安全。

  升级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新型数字孪生城市,在政务时空信息云平台基础上,推动葫芦岛市全空间、三维立体、高精度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反映重点建筑内部重要信息,重点做好社区、园区、水利流域等重点场景CIM数字化,为城市空间可视化展现、智能计算分析、仿真模拟和智能决策等提供数据基础,为全市各部门地理信息相关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模型共享服务。

专栏4  智能应用中台工程

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多模态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大规模机器学习算法服务、多模态语义理解能力智能支撑、主流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的算法工厂系统等功能模块2025年底完成人脸识别、OCR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基础能力的构建,为上层应用提供场景化的AI分析服务,支撑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及各类应用。〔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物联网平台。通过“统一设备标识、统一设备接入、统一物联数据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物联网平台2025年底实现葫芦岛市物联资源一张图,提供安全可靠的物联设备接入、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公开API支撑、数据管理、消息分发、运维监控、可视化展示等系统功能。〔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区块链服务平台。搭建支持国产密码体系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服务平台,提供系统的区块链连接服务、区块链业务模式驱动服务。2024年底完成平台建设,打造区块链与政务服务深度结合的“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等特色应用场景,为全市系统提供接口对接服务。〔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在已有时空信息云平台基础上,完善各类场景应用的地理信息地图,进行数据实体改造,通过实景三维技术对城市重点领域空间进行实体数字化和语义化建模,达到由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室外到室内等不同粒度、不同精度的城市孪生还原2023年底实现BIM模型集成与轻量化建库、多尺度仿真模拟和分析等功能,多尺度地理信息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

  3.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营中枢。

  以创新协同机制、运营体系为核心理念,做厚做实葫芦岛市数字政府运营中枢中台,实现城市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实时互联和城市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快速对接,提升全市数字政府体系的运营管理能力,保障数字资产良性运行、能力运营稳定高效。

  强化中枢功能部署。以构建新型数据互联互通机制为核心理念,以实现全市政务、社会、企业、民生等领域城市业务系统全面整合为核心目标,积极部署运营中枢中台接入方管理、运营方管理、数据协同、消息协同、业务协同、中枢互联等能力,通过运营中枢中台接入各部门系统、社会和企业等非政务外网系统,融合政务、社会、企业、民生等城市业务的海量、异构数据,保障政府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在授信的体系内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将运营中枢中台打造成为融合政府内部条块、对外赋能城市智慧化应用的有效载体。

  优化中枢运营能力。建设运营中枢中台开放门户、业务运营、运维监控、运营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中枢系统安全等能力,通过能力开放门户,形成面向接入方、使用方等各类客户的主要入口,有效汇聚内外部能力,为各部门共性应用能力提供集约化、开放式的支撑服务。依托统一运营管理能力,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资产管理支撑工具,实现对部门建设的应用资源、能力、硬件等相关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运营中枢中台的业务运营体系和运维监控体系,保障产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充分发挥,实现平台的自动化和规范化运维管理,保障平台长期稳定运行。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能力,实现全市信息化项目的电子化管理,提升电子化流程审批效率,为数字政府体系的高效运营提供支撑。

专栏5  运营中枢中台工程

运营中枢中台。加快部署运营中枢中台,建设接入方管理、运营方管理系统,提供业务协同、消息协同、数据协同等运营管理能力,通过政务外网、互联网等多节点分布式架构,实现与部门业务系统、社会和企业等非政务外网系统或数据的互联互通。搭建能力开放门户、业务运营平台、运维监控平台、运营管理平台、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等子系统,保障产品能力充分应用、资产管理科学高效、平台系统良性运行、运维管理自动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优化。2023年底完成运营中枢中台主要功能的开发部署工作2025年底实现以运营中枢中台为基础的中枢平台业务、系统和应用的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四)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聚焦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充分利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一致、深度融合、均衡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按照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拓展便民应用场景,加快便民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实现政务服务更大范围好办、实办、快办,树立数字政府服务形象。

  1.构建智慧便捷的服务能力。

  深化“一件事”服务,推广“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等跨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优化空间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定制个性化、智能化、标签化的专属空间;推行“跨域通办”服务,建立跨域协作机制,通过标准化梳理,再造业务流程,在“全市通办”的基础上实现跨市、跨省办理;完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以行政机关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重点,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

  2.创新智能高效的应用服务。

  拓展“零证明”移动端开具渠道,加快推进“证明开具”在各类场景的数字化应用;拓展建设“辽事通”市民服务移动端多领域便民服务功能。建设“秒批秒办”服务、情景化引导服务、政务服务数字地图等系统,推进与本地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等相关系统对接融合。实现Betway必威体育: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进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

  3.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

  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改革,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业务系统,整合资源,打通横向业务部门,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探索“政企直通车”,拓展企业画像、政策申报、政策定位推送、政策精准兑现、免申即享、金融普惠服务、产业链供需对接等业务场景和服务,推进政府职能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4.打造智慧便民的政务大厅。

  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要求,以企业群众办事为视角,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事项标准化梳理、业务流程再造、政务数据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群众办事和窗口受理标准化,打造人性化、零等候、一窗办的线下政务服务。推动自助终端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建设使用,大幅缩减办事流程,减少材料提交,提供统一、高效、跨部门、跨区域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城市政务新亮点。

  5.建设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按照国家要求,建成符合省级标准的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统一信息资源库。开展政策信息智能精准服务,推动适老化无障碍系统升级改造,营造信息公开、互动畅通、快捷便利的办事新体验,实现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

专栏6  “一网通办”工程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在现有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升级“一件事”“零证明”“全市通办”等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推进Betway必威体育:便民利企事项“跨域通办”,打造告知承诺制办理、用户专属空间等服务,建设“秒批秒办”、情景化引导服务、政务服务数字地图等智能应用,完成自建系统对接、整合,完成信用数据对接,完成政务服务网UI改版、统计分析模块升级。2023年底完成升级建设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辽事通”移动端建设。整合现有“福禄行”小程序功能应用,升级构建完整的市民服务移动端“辽事通”,逐步联通政务服务、疫情防控、公共查询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型应用服务移动端,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办理个人事务和公共服务。2023年底完成应用整合升级2024年底实现全域通识。〔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建设事中事后监管、质量安全监督、告知承诺、红黑名单公示、中介服务及市政公用服务网上交易平台等功能。2023年底完成系统升级建设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政务智慧大厅建设。主要包括大厅布局设计、事项标准化梳理、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硬件设备建设等。2024年底完成市级大厅升级建设并投入使用。2025年底完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自助终端建设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主要包括站点目录管理、公共栏目管理、站点模板管理、统一资源库、纠错预警系统、智能搜索、智能问答系统、适老化无障碍系统等,提供集约化管理。2024年底完成建设及全面整合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五)推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围绕全面提升一体化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市场监管、生态保护、经济调节、法治建设等领域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网统管”平台,全面提升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完善“一网统管”治理体系。

  依托业务支撑中台统一事件中心,建设“一网统管”平台,构建“1﹢4﹢N”的“一网统管”治理体系。“1”即统一事件治理入口,实现与“12345便民热线”、市民上报、综合巡查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事件的统一管理;“4”即依托事件采集中心、事件分拨中心、事件处置中心、事件分析中心,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网统管”治理体系;“N”即以“一网统管”平台为基础底座,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市场监管、生态保护、经济调节、法治建设等应用场景提供统一标准接口,为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提供多端可视化数据支撑。

专栏7  “一网统管”工程(一)

运营中枢中台。“一网统管”平台。依托业务支撑中台统一事件中心,建设“一网统管”平台,构建“14N”的“一网统管”治理体系。2024年底完成“一网统管”平台主要功能建设2025年底完成已建应用平台接入,持续为各领域应用场景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2.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推动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管理向线上线下融合治理转变,重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安防控、智慧城管体系、交通运输管理、应急指挥管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葫芦岛市文明城市创建。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全市网格员终端部署、综治视联网村(社区)点位覆盖,汇聚全市基层治理信息资源,推进智慧社区、智慧网格建设,提高城市网络化管理水平。

  筑牢公共安全基础。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大数据、视频图像在社会安全、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高水平推进“雪亮工程”,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打造智慧城管体系。全面建设集感知、分析、管理、指挥、服务“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为全市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全闭环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支撑,创新实现网格化、全移动、扁平化的执法模式,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

  构筑立体化交通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加强公交企业管理、港口及水运企业管理、公路建设管理、路政管理等模块的信息化建设,综合集成事前预警防控、事中指挥调度、事后分析研判的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推动葫芦岛市“智慧交通”发展。

  推进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应急基础数据,优化完善消防安全、人口管理、交通治安、疫情防控、生态环保、自然灾害预防等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加强分析、研判、预警、处置能力,形成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智慧治理的应急能力。

专栏8  “一网统管”工程(二)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数据汇集、工作汇报、任务反馈四级联动和矛盾纠纷线上调处化解。2023年底完成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综治视联网村(社区)全覆盖,达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互联互通,与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深度融合。2025年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的相关功能更加完备,基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平安葫芦岛新境界。〔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综合评价等子系统,纵向对接国家、省级平台,横向整合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为全市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全闭环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提供支撑。2023年底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2025年底实现感知、分析、管理、指挥、服务“五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以“1个体系、2个中心、4个平台、N个模块”为核心,建设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1个体系”即建设智慧交通数据标准体系2个中心”即建设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和智慧交通指挥调度中心4个平台”即建设智慧交通综合安全管理平台、智慧交通专项管理平台、智慧交通辅助决策平台和智慧交通政务办公平台N个模块”即重点加强公交企业管理、港口及水运企业管理、公路建设管理、路政管理等模块建设。2024年底完成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2025年底基本建成全市“智慧交通”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视频智能化应用。通过对现有公安视频监控设备、后端的视频存储、人像大数据和车辆大数据的服务器进行升级和扩容,进一步实现视频智能化应用。2023年底完成视频图像解析中心建设,实现与省公安厅解析中心联网运行,全部投入实战应用2025年底全面完成视频智能化应用升级和建设工作,视频监控智能化前端设备达到一类视频总数的85,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人像大数据平台建设扩容至解析能力达到1000路,车辆大数据平台一期扩容至解析能力达到1000二期人像大数据平台解析能力扩容至1500车辆大数据平台解析能力扩容至3000路,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支撑打击犯罪的贡献率达到80〔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智慧消防暨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平台。通过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安全智能化监管平台、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智慧消防大数据中心,完善报警联动、设施巡查、单位管理、消防监督等功能。对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及装置设施进行实时风险监控预警和智能化动态监管,全面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底完成智慧消防暨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汇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八大行业、森林火灾、防汛抗洪、城市消防等重要危险源及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物资等基础数据,建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监测预警平台,为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撑。2025年底建设完成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就业、社保、低保、卫生、计生、防疫等公共服务信息,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2025年底完成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3.推进民生服务普惠化。

  以构建普惠化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为目标,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旅、就业、社保等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服务领域,推动一批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民生特色应用场景,逐步提升百姓数字生活的获得感、体验感、满意感。提升普惠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推出适应特殊群体的智能化服务,依托数字服务平台,推动民生服务向基层、欠发达地区的延伸,缩小城乡、区域间民生服务差距。重点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旅等民生服务平台建设。

专栏9  “一网统管”工程(三)

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汇聚医疗、养老、民政、卫生健康大数据,整合现有卫生信息系统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推动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对接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促进医疗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健康医疗服务资源的智慧化供给。2025年底建成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二级以上医院接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率达到100,实现医疗机构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直接交换传染病个案率达到90〔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教育领域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学校招生、教学监管、学校监管等管理能力。2025年底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升级改造,实现智慧教育由建设阶段转向应用阶段,建成全市智慧教育示范校20所。〔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健全老年人口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数据库,在已有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将相关智慧养老服务功能整合到“辽事通”APP,促进养老供需对接,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精准服务能力。2025年底完成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智慧旅游平台。依托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旅游、文化等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旅游平台。着力构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游客应用三大平台体系,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2025年底完成全市旅游、文化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重点旅游景区监控视频、旅游线路、资源点位经纬坐标整合,高水平建成智慧旅游平台。〔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4.推进市场监管智慧化。

  建立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聚、知识化分析、个性化服务、开放化利用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全市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加强监管事项的梳理,推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监督等重点领域、行业监管数据的汇集,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分析智慧化,聚焦政府储备物资等国有资产,不断提升执法监管效率和预警防控能力。

专栏10  “一网统管”工程(四)

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社会投诉举报、第三方平台,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要领域数据的采集,建立数据图谱和风险预警模型,形成执法监管事项清单,配合省市场监管局逐步构建全市一体化“互联网监管”体系。2025年底实现部门监管信息归集覆盖率100,实现智慧监管的基础支撑。〔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5.推进生态保护多元化。

  以生态环境数据、气象监测信息等为主体,构建全市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监测预警、执法联动、应急指挥、环保督改及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决策应用平台,实现污染源监测、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全覆盖。实现与公众良好互动,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专栏11  “一网统管”工程(五)

智慧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二三维一体化地图和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促进气象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开放与应用,形成智慧气象生态体系,加强气象数据资源的跨领域融合应用,提高气象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2025年底完成智慧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市气象局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融合现有葫芦岛市智慧环保平台架构进行完善。实现对水、气、土壤等要素环境质量数据的质量管理和固定污染源监测信息的监控管理。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生态环境科学决策与精准监管。2025年底完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6.推进经济调节科学化。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引导作用,撬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提升政府对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重要经济指标的动态监测和统计分析能力,实现全市经济态势系统性感知。

专栏12  “一网统管”工程(六)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扩大监测和收集各领域经济运行数据的范围,搭建科学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构建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模型。2025年底完成全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推进法治建设数字化。

  积极推进多方协同的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全市政法系统关键数据互通共享,以数字化手段综合集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政府法治建设全过程,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和应用场景驱动的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

专栏13  “一网统管”工程(七)

智慧公安。与省公安厅共建辽宁省公安大数据平台,发挥公安大数据在疫情防控、情报研判、服务安保、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平安葫芦岛提供强力支撑。2025年底完成葫芦岛市虚拟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围绕刑事案件办理,基于数字卷宗政法协同单轨制办案模式,实现刑事案件协同办理全案由覆盖、全市域覆盖、全业务流程覆盖,实现高质量单轨制政法协同办案。2025年底完成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智慧公安。与省公安厅共建辽宁省公安大数据平台,发挥公安大数据在疫情防控、情报研判、服务安保、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平安葫芦岛提供强力支撑。2025年底完成葫芦岛市虚拟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围绕刑事案件办理,基于数字卷宗政法协同单轨制办案模式,实现刑事案件协同办理全案由覆盖、全市域覆盖、全业务流程覆盖,实现高质量单轨制政法协同办案。2025年底完成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六)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完善一体化协同办公能力建设,实现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打造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机关协作模式,推动实现机关内部决策全网掌控、政令一键到底、执行实时可见、监督全程在线,打造政府运行统一入口,提高政府整体行政效率。

  升级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提高协同办公系统使用率,提升办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监督、决策、协调、督查等业务系统贯通协同。全面推进政府机关内部数字化改造进程,促进政务办公多元化应用,推动非涉密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在现有葫芦岛市协同办公系统基础上,加速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贯通,实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公。推进与省级一体化“辽政通”协同办公平台对接。

  打造“行权监督﹢效能管理”新体系。建立业务与行权结合、监督与治理交互、检查与督查并举的行权监督系统,实现行权系统业务流、数据流的全程监管、精准监管。在现有绩效考核系统基础上,升级建设政务服务效能管理平台,构建数据同步、数据质检、精准上报、能力评估、问题整改完整体系,实现对政务服务效能的有效评估和整改优化,保障地区“放管服”改革取得实质成效。

专栏14  “一网协同”工程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围绕办公、办会、办事等日常需求,建立完善统一门户、统计分析、车辆管理、档案管理、流版签功能、公文交换等系统应用,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贯通,推动软、硬件信创升级,实现应用全面覆盖、运行管理安全可控。2023年底实现政府部门PC端协同办公系统全覆盖,移动端APP投入使用。2025年底实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公。〔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行权监督系统。开发问题管控、权力监督、监督溯源、风险管控等组件模块,逐步接入相关政务服务系统和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监测分析、预警和评估全流程、精细化监管。2025年底完成系统开发使用。〔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政务服务效能管理平台。构建政务服务指标和专项能力分析评估体系,建设政务服务评估优化,提供核心业务能力,进行源数据展示、质检报告展示、能力评估报告、能力评估情况展示、数据统计分析。2025年底完成平台升级建设。〔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七)丰富指挥中心应用场景。

  升级建设葫芦岛市、县两级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围绕“预警监测、应急指挥、综合治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五大功能,构建集态势感知、风险监测、联动指挥、辅助决策、成效展示、效能评估、特别呈报等内容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作为城市决策指挥中枢,实现“一屏知全市、一键政务通”。将政务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城市综合管理、“互联网﹢监管”等系统接入管理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提高对各类应用场景数据直观呈现、深度研判的能力,形成决策科学、响应及时的一体化指挥链条,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联动治理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在政务服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履职能力,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精准、高效。

专栏15  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工程

一体化管理指挥中心。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提升各类城市高频事件的办理率。联接公安、应急、交通等各部门指挥调度门户,融合各类应用场景,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预警监测、应急指挥、决策支持、成效展示、效能评估,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依托视频会商平台,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及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会议系统融通。建设指标管理系统,按需对指标进行梳理、计算、发布,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依据,实现全市运行监测。升级数字驾驶舱,围绕效能评价、市场监管、民生服务等业务场景,实现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辅助领导决策。2023年底完成功能改造升级。2025年底完成全域全景应用的集成与呈现,城市应急指挥事件率达到90〔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城市建模平台。2023年底完成葫芦岛市全域空间可视化(L2级)。根据数字驾驶舱建设重点主题和场景展示交互的需要,完成城区局部精细化仿真实现(L3级)。完成重点建筑高精度虚拟仿真1:1还原(L4级)。〔牵头单位: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

  (八)健全数字政府保障体系。

  围绕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重点要素,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标准规范、安全保障、运维运营多重保障体系,确保全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可管可控、建设成果惠企利民。

  1.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省及行业等数字政府相关标准,积极推进省级共性标准规范在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应用。针对葫芦岛市差异化应用,探索符合本地特色化的标准规范。定期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监督和实施效果评估,推动标准规范全面贯彻落实。

  法规制度。制定数据安全责任、数据监管、数据流通、数据开放、电子证照、项目管理、业务审批、政务服务等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管理办法,为数字政府建设保驾护航。

  基础设施标准。建立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物联网、云网安全等基础设施标准。

  公共支撑标准。制定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档案等公共支撑系统标准规范。

  数据资源标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完善包括数据采集、汇聚、清洗、数据分类、共享交换、开放等标准规范,提高全市数据质量。

  业务应用标准。面向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市场监管、生态资源、城市综合运行指挥等特色应用领域,制定相关建设和应用标准规范。

  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安全规范,保障数字政府在统一安全标准下的稳定运行和管理。

  2.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夯实安全管理权责责任。优化完善安全管理责任组织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督职责,以及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上下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完善安全问责奖罚和审查机制,提高各单位业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安全保障工作可管可控。

  构建一体化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安全保障顶层设计。遵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构建全方位、多维度、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水平。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和安全保障平台,实现安全要求全面覆盖、业务安全动态监测,提升数据防护、业务运行、网络监控、容灾备份、应急处置等能力。强化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积极推进国产量子通信、国产密码安全技术和产品在信息化领域建设中的部署应用。加快建设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国产密码应用系统,完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深化数字政府各领域的密码应用。定期开展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评估系统安全风险,提升系统防护能力,完成基础信息网络及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保2.0定级备案。构建完善数字政府各个业务领域信创体系,加快推进各领域软件、硬件平台信创升级改造及整合。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增强数据安全防护。加强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资源分类管理、数据审查和报备制度,加强数据监管手段和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数据资产权益保护机制,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等环节的安全保护,严格规范运用个人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行为,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病人等特殊敏感人群的数据保护。建立隐私数据保护与合理使用机制,制定数据应用违规惩戒机制,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推进大数据应用场景下的信息安全保护,加强数据防篡改、防窃密、防泄漏、数据脱敏、数据备份、加密认证等工作。组建信息安全保障团队,强化日常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开展信息安全风险常态化评估工作,强化内容安全监管及失泄密监管,保障业务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3.优化运营运维体系。

  创新数字政府运营模式。落实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政务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不断完善项目建设保障制度、标准规范体系。探索建立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新型模式,加强数字政府项目管理,集中统筹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运营,优化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体制。探索完善项目市场化多元投资机制,拓宽资金供给渠道。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打破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的财政单一投入模式。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探索政企联动的建设运营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数字政府重点领域、重大工程等金融支持。

  构建高效顺畅运维机制。统筹各地区、各部门运维力量,建立专业团队,细化职责,提升运维保障能力。加强运维工作常态化管理。完善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开展绩效评估。建立运维监管平台,优化流程,强化远程运维能力,快速响应并及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和各类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五、实施步骤

  (一)补齐短板阶段(2022—2023年)。

  筑牢基础底座,构建安全泛在的电子政务外网和稳定可靠的政务云,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强化基础支撑,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公共支撑能力,升级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全市信息汇集、深度研判、科学决策、指挥调度,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统一市民服务移动端入口,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机制和拓宽政务服务渠道,完善涉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一网统管”平台,重点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经济调节、法治建设等“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完善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政府内部办事“零跑动”,赋能其他党政机关数字化发展。建立完善数据流通规则,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开展数字政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业务应用标准规范,加强运维统一管理,优化数字政府运营机制。

  (二)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

  持续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及公共支撑能力的集约化建设与应用,推动数字底座支撑能力全市高效共享复用。深化民生服务和涉企服务的数字化创新应用,不断提升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水平。持续完善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经济调节、法治建设等领域的治理能力,形成一批市、县两级“一网统管”特色创新应用。统一协同办公入口,推动全市协同的行政效能提升以及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创新合作。初步实现数据流通的畅通高效,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持续完善安全、标准、运行等体系建设,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深化拓展阶段(2025年)。

  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的“三网”深度融合,“辽事通”数字政府品牌认知度、辨识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上联省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智治”的数字政府运行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底座全面赋能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实现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全市各领域示范性、特色数字应用百花齐放,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葫芦岛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确定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事项,解决难点问题,统一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市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监督,明确责任分工,提升联动效能,加速推动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把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高效协同机制。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建立数字政府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加强纵向工作指导和横向工作协调。

  (二)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数字政府建设支持力度,改革信息化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每年综合考量财力水平和数字政府建设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信息化项目资金。探索研究资金供给有效措施,创新融资政策和融资方式,可适当采用发放政府债券、社会服务购买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三)强化制度保障。

  加强数据资源管理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完善项目管理办法,使数字安全治理更加一体化、规范化。制定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再造、事中事后监管、数据共享和电子材料应用等配套制度,健全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全流程管理。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有效推进网络法治化的举措,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

  (四)健全评价体系。

  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健全葫芦岛数字政府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督查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树立正确评估导向,重点分析和考核统筹管理、项目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安全保障、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五)加强人才支撑。

  加强对数字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的政策支持,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数据库,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数字政府领域急需紧缺的技术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组建数字政府专家智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并协助开展政务信息化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数字人才培育模式,逐步构建一支结构科学、素质过硬、持续发展的数字政府专业人才资源队伍。

  (六)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数字政府建设宣传与引导,不断提升公众对数字政府的认知度、关注度和社会应用水平。在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学习培训,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强培养数字政府参与者的管理理念、安全观念和责任意识,强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学习意识和质量意识,为推动我市数字政府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时间: 2023-08-18 来源: 政府办 责任编辑: 政务公开办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